現(xiàn)在他要反其道行之。
現(xiàn)在的大明律只是處罰貪污的官員,對行賄的人沒什么處罰。
不待他們細(xì)想,崇禎看向刑部尚書喬允升:“喬愛卿,你們刑部和錦衣衛(wèi)溝通一下,著手修訂大明律,尤其是針對行賄的人加以修訂,仟仟尛哾
主動行賄十兩,處以百倍罰金,杖十次;十兩到百兩者,每增加一兩,加一杖……包括但不限于超額罰金、杖刑、科舉、升遷、砍頭、凌遲、誅九族等等,
具體的你們根據(jù)錦衣衛(wèi)統(tǒng)計(jì)的數(shù)據(jù)進(jìn)行修訂,速度要快!”
“臣遵旨!”
喬允升立刻給了回應(yīng),但繼續(xù)道:“陛下,此舉雖好,但臣以為會造成一些其他弊端,以臣在地方為官的經(jīng)驗(yàn)看,有時候不是士紳富商要行賄,而是不得已行賄。
例如有些商人行商需要到當(dāng)?shù)亻_路引,可路引官、川津官會以各種理由不開,富商只能行賄,類似種種很多,下面的官員們則是抱著寧可不做事,也不能做錯?!?/p>
“陛下,喬尚書所言及是,臣在地方時,官員們不說勤政了,連自家門前雪都不掃,
視而不見、充耳不聞、裝聾作啞,議而不決,決而不行,遇事能推則推,不能推就拖等等,
富商士紳沒辦法只能行賄,說到底還是官員懶政、不作為,如果不花銀子又能辦好事,相信沒有幾個人會主動行賄的?!?/p>
“陛下,臣以為還是加強(qiáng)官員的監(jiān)管和為官修養(yǎng)問題,否則只是懲治行賄的人,治標(biāo)不治本,最終為難的還是百姓。”
……
聽著群臣的想法,崇禎笑道:“諸位愛卿所提朕自然是思考過,大明律針對行賄之罪修訂后,朕會成立巡視組在大明四處游走、暗訪,從民間聽取百姓對官員的評價。
巡視組的成員可能是官員,也可能是普通百姓、行商等等,實(shí)行四不兩直策略,即不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bào)、不用陪同、直奔基層、直查目標(biāo)。
什么時間暗訪、暗訪幾次、暗訪人員有哪些,這些都不確定,有些縣可能連續(xù)年都去,甚至一個季度去一次或者常駐,有些可能年不去。
對于懶政不作為的官員,輕則警告,重則革職,嚴(yán)重瀆職者,直接砍了。
并且實(shí)行連帶處罰,縣里知縣以下官員不作為,知縣連帶處罰,知縣不作為,知府連帶處罰,知府不作為,布政使連帶處罰;
除了懲罰之外,考核優(yōu)異者,包括但不限于升職、加薪、后代入學(xué)資格等等?!?/p>
我艸……
聽完皇帝的話,群臣心中直接爆粗口了。
這特么的簡直是要了官員們的老命了,巡視組簡直就是懸在官員頭上的一柄利刃,關(guān)鍵是還不知道什么時候砍下來。
可他們并沒有反駁的理由,不說你要多么的勤政,也不需要你夙興夜寐、嘔心瀝血了,只要按時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巡視組就對你無用。
換句話說,你連本職工作都做不好,還當(dāng)什么官?
更可怕的是他們不知道誰是暗訪的人,很可能就是身邊的人,即便是你偶然知道了是誰來暗訪,但你能保證來了幾波嗎?
整個大明的行商、游客、百姓等都是暗訪的人,對于能搞官員,他們還是比較樂意去做的。
群臣的表情自然是看在崇禎眼中的,他也知道百官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