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輪到周應秋錯愕了。
崇禎看著錯愕的周應秋,淡淡道:“制度有問題就調整,沒有錯就完全執(zhí)行,很合理,朕不是不明事理的人。”
“陛下圣明!”
周應秋行了一禮后,又道:“陛下,對于現(xiàn)有的武舉待推的人,臣是這么考慮的,安排那部分清白的人到二十一衛(wèi)去,
這些都是武舉出來的,無論是武藝,還是兵法、策問都還過的去,不如讓他們去給二十一衛(wèi)的將士們講一講,每天半個時辰就行了,
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不如合理利用起來,以后的待推去軍中歷練完的都可以到全國各衛(wèi)所去講學。
既能熟悉兵政,又能發(fā)揮所學,還能提高衛(wèi)所將士的認知,一舉三得。
其次,臣建議以后待推時間不得超過六年,待推期間可以回居住地,減輕生活壓力,但必須到當?shù)匦l(wèi)所操練,以防止朝廷調令下達,武舉荒廢了武藝?!?/p>
“可以!”
崇禎眼睛一亮:“待推制度需要修改,此事吏部負責,做好了提送內閣,然后再呈送給朕。”
“臣遵旨!”
又交代了幾句后,周應秋興沖沖的離去。
皇帝能聽進臣子的勸諫,這才是對臣子最大的鼓勵。
看著離去的周應秋,崇禎點了點頭,從待推這件事情就能看出,這位吏部尚書是真心為百官和朝廷考慮的。
周應秋離去后,御馬監(jiān)掌印高時明又來了,送的是內閣關于明年武科初擬的圣旨。
崇禎看了幾遍后,寫了個準:“擬旨后以明詔三百里加急送到兩京十三省各州府,由各州府傳至各縣城鎮(zhèn)。”
不是圣旨難,是因為要采用將才武科,規(guī)則和標準需要細化,也需要同步公布。
……
次日一早,賣報的小孩子開始在大街小巷跑了起來。
“賣報啦、賣報啦……朝廷在明年龍?zhí)ь^開武科啦!”
“武科有新的標準了,采用將才武科!”
……
科舉在什么時間都是大事情,百姓們聽見科舉的事情,立刻來了興致。
但仔細一聽是武科的時候瞬間興致消失了一大半。
“哎,白高興了一場,原來是武科,這玩意不是坑人嗎?”
“就是,我認識一位武舉人,待推了十四年了,過的苦哈哈的,還不如從軍,說不定都已經(jīng)成千戶了?!?/p>
“即便是考中了又如何?前面那么多待推的,估計到我的時間,我都老的走不動路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