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做好準備,待朕軍令一下,你們就能出動?!?/p>
“內(nèi)閣和火器研究院留下,其余諸將都各自歸建吧!”
待眾人走后,崇禎看向徐光啟:“徐愛卿,火器為什么會炸膛?”
聽皇帝問這個事情,徐光啟等三人臉色瞬間嚴肅了起來,臉上憤怒、心痛、無奈之色糾纏著。
好一會兒之后,徐光啟才輕聲道:“陛下,臣以為有四點,一是制造火器用鐵的質(zhì)量問題,
臣這段時間查看了北京諸軍中炸膛的火銃、火炮管,斷裂處有小孔,這就說明鐵的質(zhì)量問題,不夠緊密,
造成這種原因的可能是在冶煉的時候出現(xiàn)的問題,再有就是泥模鑄炮的通病了,內(nèi)壁小孔多,不光滑等,這是炸膛的主要原因,
陛下所說的鐵模研究出來后,這一點倒是可以改善一些?!?/p>
說到這里,徐光啟朝著崇禎行禮:“恕臣愚鈍,快年了,鐵模還沒有研究出來,陛下恕罪!”
“徐愛卿多慮了!”
崇禎擺了擺手,示意徐光啟坐下:“研究若是那么容易出成果,也不至于這么多年沒有突破了,只要方向和思路是對的,慢慢來就是了。”
“你繼續(xù)說剩下的幾個問題!”
“其次,就是官員的監(jiān)管問題了,貪污制造銀兩、亂定價格、欺上瞞下、驗收以次充好,
臣到工部的廣積庫等幾個庫房看過,里面的硫磺、硝石、鐵錠等物品,質(zhì)量極差,離工部制定的標準差太多了。”
“第三,軍器局、兵杖局兩部官吏克扣工薪,導致大量技術(shù)好的工匠流失,
據(jù)臣這一段時間清查,兵杖局從萬歷初年的兩千一百六十三名工匠,到天啟七年間只剩了七百八十一名。
軍器局原有工匠九百四十七名,到了天啟七年,工匠三百九十名,
工匠少、任務重,制造的火器自然就是劣質(zhì),火藥一沖就炸膛,而這些工匠都……流向了邊軍。”
徐光啟說到這里停頓了,看了看崇禎的臉色,見崇禎臉色平淡,心中便明白了,這幾點皇帝心中是清楚的。
“解決方法呢?”
“陛下,方法倒是有,但臣怕說出來后,九邊不穩(wěn)!”
“說!”
崇禎淡淡吐出一個字,但眾人卻是從這個字中感受到了無邊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