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個腦子真是個榆木疙瘩,剛剛講那么多你都聽哪里去了?難怪你好幾年了都沒有能結(jié)業(yè)!”
……
國子監(jiān)博士和學(xué)子們的探討隨著學(xué)子們出門慢慢的傳遍了整個北京城。
“原來這么簡單,若是我能去考試,估計也能中進士了!”
“外交沒那么復(fù)雜,只要我們足夠強大,甭管是懷柔還是強權(quán),拳頭說了算,不聽話就打一頓,再不聽話就滅掉!”
“這話我贊成!”
“這些題不知道是誰出的?既然朝廷出這些題,也就是說朝廷也沒有正確的答案,那怎么評分?”
“沒吃過豬肉你還沒有見過豬炮嗎?內(nèi)閣六部九卿個個混跡官場那么多年了,你寫的想法他們不一定想的到,但能不能實施他們還是能輕易識別的?!?/p>
“我說句不好聽的話,朝廷這么干不就是白嫖嗎?”
“此言差矣,你要是寫的好,那自然就中進士了,甚至是狀元,以后平步青云,這就是朝廷采用你的策論而給你的代價。
再說了,為朝廷分憂,這不是臣子的本分嗎?也是讀書的意義所在吧!”
“就是,能用的上的那叫條陳,用不上的那就是廢話,關(guān)鍵是誰用?!?/p>
……
無數(shù)百姓議論著,無數(shù)的參加會試的士子們掩面而泣。
有人暗自竊喜,因為破題成功,無論寫的怎么樣,至少破題對了,就會給分數(shù)。
有人捶胸頓足,因為一念之差,本來方向?qū)α?,結(jié)果另辟蹊徑,變成了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有人臉色蒼白,實在是離題萬里,不知所云。
有人滿臉悔恨,破題對了,建議寫的是細碎。
……
但不管怎么樣,會試結(jié)束,已成定局,只能希望考官能多給一些分數(shù)了。
而在考生們口中的貢院中,卻又是另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