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既能讓偏僻地方百姓家中貨物賣出去補貼家用,也能讓城中百姓吃到百里外的土特產(chǎn),兩全其美。
如果有些能長時間保存的,還能運送到千里之外,甚至到各省府等。
做這種事情,總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吧,還不能讓百姓們吃虧,供銷社賺到的銀子自然是補貼到這里面了。
其次,若是所在地有大災(zāi),諸如地震、水災(zāi)等等,百貨供銷社就要將整座供銷社內(nèi)的貨物全部捐出去用以救助百姓。
從這兩點來看,百貨供銷社是不大可能賺銀子的,
這件事情,目前正在規(guī)劃和嘗試著?!?/p>
“但也不是說一直不賺,或許數(shù)年后,百姓都富有了,那還是能賺銀子的?!?/p>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還之于民。
這是群臣腦海中第一時間想起來的話,皇帝真的做到了。
但從這一點上看,皇帝的格局、氣魄無人能比。
別說群臣震驚了,一邊早已經(jīng)知道的袁可立和孫承宗兩人心中也滿是感慨。
當(dāng)時皇帝從蘇州回來召集他們兩人說明此事后,他們比現(xiàn)在的群臣更震撼。
大臣們看不明白其中的道道,可沉浮商海的席端樊卻是心頭劇震。
別看只是補貼這么簡單的事情,可卻是大有玄機,一是解決了偏遠(yuǎn)地區(qū)百姓所需,不一定是直接用銀子收購,甚至是以物易物。
繼而刺激百姓們利用農(nóng)閑去做些零散的活兒,增加百姓的收入。
借此來宣傳百貨供銷社,只要童叟無欺,這一代、乃至下一代,都是認(rèn)可百貨供銷社的招牌。
他們有銀子了,若是有需求肯定的第一時間選擇去百貨供銷社買東西。
等盛世的時候,朝廷修橋補路后,通行方便了,其他商人想再去觸碰這一塊就已經(jīng)晚了。
其次,若是等到以后百貨供銷社公開是朝廷所做,那百姓們會更加的認(rèn)可朝廷和皇帝,這是民心。
至于說在這個過程中會不會做些其他事情,諸如打探消息、礦產(chǎn)、傳說等等,這就不得而知了。
這只是他猜到的關(guān)于商事上的,還有沒有猜到的、諸如國策等等方面的呢?
總之,這個做法絕對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一舉七八得都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