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愛卿都是學識淵博之人,教授這個詞,朕不用多解釋了吧!”
眾人點了點頭。
教授一詞出現(xiàn)在先秦,《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等古籍中就有‘子夏居西河教授,為魏文侯師’的記載,但這個時期的教授指的是教習、傳授的意思。
到了宋代的時候,這是華夏教育的轉折點,朝廷重視文治,大力興辦官學,特別是在地方州、府一級設立了學校,稱之為州學、府學,并設置教授作為主管官員。
他們的職責是負責教學、管理學校、選拔人才等,早期的教授是地方官員兼任或推薦當地有名望的學者擔任,后來為了保證專業(yè)性則是通過教官試來選拔。
從這一時期起,教授就成了正式的學官名稱,然后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
在大明一朝中權限就更大了,能夠直接處罰秀才,秀才想參加鄉(xiāng)試,教授不通過就沒辦法參加考試。
除了上述三項職能外,還增加了一項祭祀典禮,教授需主持或參與春秋兩次的‘釋奠’典禮。
毫無疑問,能擔任學官的教授那都是當地極有名望和學識淵博的人。
“在大學之中,助教和講師是授課的主力,副教授和教授則是科研的主力,兼帶授課,這里就能解釋國工院的研究人員在哪里搞研究的問題了。
先說說助教,這是大學教學等級中最初級的,必須得是研究生學院畢業(yè)的學子才可擔任助教,擔任助教職務滿兩年限后,通過考核晉升為講師。
考核內容為教學能力和教學成果以及日常的作風,由所在專業(yè)的主管官員和校內內官員聯(lián)合評估;
講師滿四到五年后,通過考核可以晉升為副教授,考核為教學質量、教學成果、學術論文的質量和數量;
由校內主管官員和研究生學院的老師聯(lián)合評估;
副教授升教授至少也要在副教授的崗位上滿五年時間,且擁有博士證書,兩者缺一不可。
考核內容為學術影響力、教學和人才培養(yǎng)等,至少要在建立起獨立的學術方向和穩(wěn)定的學術聲譽,在某一個領域有極深的研究;
或者擔任某一個國家級項目主導者且有成果產出,諸如火器、農業(yè)、冶煉等等;
副教授晉升教授的評估則是在講師晉升副教授時評審團隊的基礎上再加上各個研究院的副院長以上級別的人聯(lián)合評估。
這里要注意的是論文評估的維度,科學研究類的講究的是創(chuàng)新性、前瞻性、邏輯嚴謹性以及引用次數;
工程技術類的則是可靠性、效率、成本、用戶體驗、市場價值、能否解決實際問題以及論文引用次數;”
眾人正聽得津津有味,結果來了個引用次數,頓時有些錯愕,但依舊隱約能從字面意思理解其用意。
不待他們細想,崇禎將剛剛寫下的引用次數給圈了出來:“我們來說說這個論文引用次數的概念。”
喜歡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xù)運三百年請大家收藏:()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xù)運三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