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是推動農業(yè)發(fā)展的基礎,是事關我大明億萬百姓的口糧保證,
無論什么時間都要放在第一位。
總之,朕就要一條,大旱有水、大澇排水、河道通暢、漕運無阻。
朕查過,大明一朝,朝廷每年在修河防災工程上平均只有七十萬兩,而今年朕一下子拿出三百萬兩,
哪個地方如果覺得銀子不夠,那就找工部和戶部申請,只要能修好,銀子一定到位,
但若是銀子給了還修不好,朕就將哪個地方的地方官埋到河里去祭天!”
此話一出,皇極殿內群臣皆是渾身一哆嗦。
他們從皇帝的話中聽出了濃郁的殺意。
“房愛卿,吏部重新修訂外察、考滿的標準,考滿六事中增加水利工程、農業(yè)發(fā)展,作為重點考核項,明年啟動?!?/p>
吏部尚書房壯麗立刻出班:“陛下,考滿是按照《到任須知》中學校、田野、戶口、賦役、訟獄、盜賊等六事考核,
地方官以六事施政,吏部按六事考核,其中,賦稅征收完成與否,是進入考滿的必要條件,
增加水利和農業(yè)兩項倒沒有問題,但有些地方不靠江河就占了便宜,有些地方江河比較多的,就容易被水利拖累,
長此以往,官吏都不愿意去有轄區(qū)有江河的地方任職了!”
“可以做變通,有江河的地方,水利一項只要做的好,升遷優(yōu)先,俸祿調整等優(yōu)待措施,吏部擬定后提交內閣商討!”
到了這一刻,群臣皆是意識到了皇帝對水利的重視了。
封建的農業(yè)社會,沒有大型機械,任何一次的決堤,都是災難,崇禎很清楚,所以強調強調再強調。
交待了幾句后,朝會散去。
崇禎回到東暖閣,拿起一份匯總數據慢慢的翻看著。
今年的賦稅,加上這近一年時間在錦衣衛(wèi)的協(xié)助下,戶部從民間買的糧食,整個大明的存糧在四千萬石左右。
四千萬石折合是六十億斤,對整個大明近兩億百姓來說只是杯水車薪,但若是用于救災,問題不大。
按照歷史記載,今年是往后數十年中最為平和的一年,后面不是大旱就是大澇,要么是蝗災,必須要做好應對!
朝廷救災不及時,饑餓之下,百姓什么都能做的出來,打砸搶劫之下,更多不安因素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