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還未飛到目標,就已經(jīng)在漁船二三十米遠的七八米的高空中爆炸開來,火光閃現(xiàn),彈片四射。
漁船被自上而下的沖擊波擊中,猛地往下一沉,而后又恢復(fù)正常,隨著水波劇烈的搖晃著。
一顆距離測試漁船二十米左右,落入了水中,劇烈爆炸開來,發(fā)出沉悶的爆炸聲。
宛如一道大號的噴泉沖上了四五米高,帶起了漫天的水幕,遮住了視線,而后如同下雨一樣,落入湖中。
可爆炸產(chǎn)生的波浪和沖擊波卻是朝著漁船繼續(xù)沖去,只是瞬間就將漁船推出了數(shù)米,而后翻了過來。
最后一顆,正好落到了漁船之上,瞬間將漁船炸毀,碎片四射。
三顆飛雷彈的結(jié)果出現(xiàn)后,眾人眼中有些興奮了。
雖然兩顆未直接擊中測試漁船,但飛雷彈可是開花彈,靠的是爆炸的沖擊波和內(nèi)部的鉛子來殺敵的。
即便沒有直接擊中敵船,如果是空爆,數(shù)米內(nèi)的四射的鉛子和沖擊波也夠敵船上的軍士喝一壺的。
如果是落入水中,爆炸的水浪也會讓敵船劇烈搖晃,操控性變差后,己方戰(zhàn)船就有更多的機會了。
但無論是空爆還是水中爆炸,這都需要在敵船一定的范圍內(nèi)才有效果。
看著傳令官略微有些尷尬的臉色,崇禎輕聲道問道:“剛剛王院長旗語之間在傳遞些什么消息?
那些飛雷炮軍士又是怎么聽令的?一條船上為什么會使用旗語?”
“陛下!”
傳令官微微一躬身,沉聲道:“陛下,正常來說一條船上是不用使用旗語的,這種旗語的使用是幾艘或者十幾艘戰(zhàn)船成陣型時使用的,
指揮武將會通過旗語傳遞敵船方位、距離等。
有時候是報完信息后,各船準備好自行攻擊,有些時候則是需要需要配合,封鎖敵船周邊,用王院長的的話叫做火力覆蓋!
剛剛王院長傳遞的就是東南方位,距離兩百二十米,換二號墊木,三炮齊發(fā)!
每一臺飛雷炮都配備了十個墊木,解決炮管的角度問題,以如今飛雷炮的發(fā)射火藥和炮管,射程可以從百米到兩百五十米之間。
王院長正在研究將用于紅衣大炮的活臺炮架簡化后用在飛雷炮之上,如此便可減少墊木操作的麻煩。
王院長手中的那個可以移動的三角形就是用來測距的,當然了只是一個大概距離,在第一炮之后再微調(diào)。
當然了,飛雷炮的射程在三百米范圍之內(nèi),這個距離對于有經(jīng)驗的武將來說利用三角形來測算誤差不會超過十米的。”
說到這里后,傳令官停頓了一下,看了一眼正在清理炮管的軍士,繼續(xù)道:“操控飛雷炮的軍士每一次的回應(yīng)是為了讓他們形成習(xí)慣,減少失誤,也是減少軍士們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