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自然也無法再去收更多的租子了,影響到了自己的利益,當然是要反對的。
番薯傳入福建,隨后在福建和廣東種植,三十年都沒有推廣到南京,除了交通、通訊落后阻止了番薯向北傳播。
士紳官吏的阻攔也是相當大一部分的原因。
徐光啟曾經上書建議過內閣推廣這些作物,但到大明滅亡都沒有等來朝廷的反應。
這種情況要么是皇帝不重視,要么就是內閣扣押了,崇禎估計后者可能性居多。
最重要的一點是,大明缺少像徐光啟這種有長遠眼光及技術的官員,大部分官員只會談孔孟之道,忙于黨爭,不干實事。
他既然知道大明已經有了土豆和番薯,那就必須的推廣,誰阻止都不行。
“既然諸位愛卿都同意了,朕想重新設立一個部院,名為大明農業(yè)研究院,
專職負責農業(yè)技術的研究和推廣,通過研究農作物的特性,改良種植方法,最終提高產量。
同時負責教導農業(yè)技術,以后州縣負責農業(yè)的勸農官都必須從大明農業(yè)研究院出!
設院長一名、左右監(jiān)院、院丞各一名,設博士、教授、助教若干名!”
ps:博士、教授、助教等古代就有了,是國子監(jiān)的官職。
“陛下圣明!”
戶部尚書郭允厚眼睛一亮,立刻道:“雖然短期不好說,但長期看,一定是有效果的,即便是畝產提升一石,那都是天大的功績?!?/p>
“郭大人說的有理,陛下圣明!”
待群臣恭賀完后,崇禎繼續(xù)道:“孫愛卿,你主持廷議,商議大明農業(yè)研究院品秩該如何定!”
“臣遵旨!”
孫承宗沉思了起來,大明農業(yè)研究院不同于大明軍紀監(jiān)察院和大明國土資源管理局,這兩者都參與到了實際的管理當中。
特別是大明軍紀監(jiān)察院,那可是和六部一個品秩,連內閣都不能過問其中的事情。
對軍隊將領的任免、處罰、考核等等有著絕對的權威。
但大明農業(yè)研究院按照皇帝所說,只是負責農業(yè)技術的研究,不參與朝廷運轉,那就無所謂了。
“諸位都說說自己的意見吧!”
群臣紛紛發(fā)表著自己的意見,有的說是按照民間書院設置,有人提出按照國子監(jiān)的設置,還有提出按內廷四局設置。
商議了足足兩刻鐘,最后才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