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運送七八萬斤東西,就需要三十輛馬車,每輛馬車至少得配兩人。
兩者相比,自然是水運比較劃算了。
所以歷朝歷代都有修河,出名的如鄭國渠、京杭大運河、廣通渠、山陽瀆、胥河、秦渠等等。
為了漕運,設置了漕運漕運總督、河道總督、護漕軍、漕運總兵等等,目的就是為了保證漕運的暢通。
足可見漕運對王朝的重要性。
“真是好算計,竟然算計到朕的頭上來了!”
想明白了前因后果之后,崇禎冷笑了一聲。
大明采用綱鹽制和開中法,綱鹽制就是將鹽商分為十個綱,只有登記在綱內(nèi)的商人才能在朝廷拿到鹽。
開中法,分為報中、守支、市易三步,鹽商將朝廷所需糧食運送到邊軍為報中,
然后換取鹽引,然后拿著鹽引去鹽場領鹽為守支,再送到各自的區(qū)域售賣為市易。
但鹽商在運送糧食的時候,耗費巨大,最后想出了在邊軍較近的地方雇傭勞動力開墾田地,生產(chǎn)糧食,就地入倉換取鹽引。
所以鹽商手中都有大把的耕地,朝廷的還地于民的策略,鹽商虧的是最大的。
如此一來,利潤暴增,用一本萬利來形容都不為過。
即便如此,鹽價對百姓來說依舊是‘奢侈’品。
“朕還沒有找你們麻煩,你們倒是先找上朕了,當真以為朕脾氣好不成!”
崇禎冷笑了一句,低喝道:“袁愛卿,傳朕命令,讓戶部給都轉運鹽使司下死命令,
半個月內(nèi)漕運若是不通,那就撤銷兩淮鹽場所有鹽引份額,
從今以后,兩淮鹽場所有鹽商不得再涉足鹽業(yè)!
他們不是不想運鹽嗎?那朕就成全他們!”
“其次,讓內(nèi)閣傳旨給漕運總督,就一句話,再出現(xiàn)類似情況,朕就砍了他!”
“另外傳旨給孫傳庭,讓他調(diào)禁軍九衛(wèi)中的燕山衛(wèi)沿運河而下,清理運河周邊盜匪?!?/p>
“戶部給漕運衙門撥一百萬兩白銀,即刻清理運河淤泥、加固沿河堤岸!”
“釜底抽薪,打蛇七寸?”
袁可立聽著皇帝的命令,眼睛一亮。
大明每年需要一百七十萬引鹽,每引約為三百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