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馬車上下來,被眼前的一片楓紅晃了眼;雖還不是透紅的那種紅艷,可大片轉(zhuǎn)紅的楓樹還是染了眼。
一直覺得雨化田如楓,清雅時幽綠、睥睨時紅艷;姿態(tài)萬千,卻非嬌嫩花草;而是能歷經(jīng)風雨的大樹。不急問他所在何處,先看這轉(zhuǎn)紅的楓林;難道是香山?
北京城看楓最有名的就該是香山了,她沒去過;不過如今看起來這里會是嗎?
雨化田撩開大氅的連帽“走吧?!?/p>
上面的山路馬車不好走,二人自然步行。
穿梭在楓林中,空氣清新,步伐自然輕盈了;上山的路自然沒有以后修的那么好,不過虧得她游北京城時候就基本靠腿,所以走的也不吃累。
跟著他行了好一段,才來到一座小廟前。
廟門都顯的很小,這樣的小廟藏于山中,應該沒什么香火吧;不過興許主持和尚有門路也未可知。
“施主。”一個小沙彌為其引路“師父,不在;不過已囑咐我,施主自可隨意?!?/p>
嗯?
我們拜山門,主持和尚自己不在?
抬眸看了一眼雨化田,他倒沒如何。
抬步入了山門。
寧寧跟著進去,反正已經(jīng)減從到就他們二人前來;那個趕車的人也是在街上換車后隨意找的。不知他是何用意。
走入其中,廟雖小,格局倒也妥當。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不過東西的配殿就只有觀音殿了;寺廟的東側(cè)是僧房、齋堂、茶堂等生活區(qū)。
拜過大雄寶殿的釋迦摩尼后,他便遣走了小沙彌;熟門熟路的帶著她走往西側(cè)。
一般佛寺的西側(cè)是禪堂,是供給云游的僧人暫居的。
而這里自然不掛單的,所以西側(cè)做何用處還不知。
西側(cè)屋舍不大,推開一門;里面不太亮,香煙繚繞;進去才發(fā)現(xiàn)里面只有一個神龕,供奉著沒有寫名字的牌位。神龕前貢品桌上東西擺放整齊,香爐中香煙不斷。
這個?
看向雨化田。
雨化田則請了香,又供上;神態(tài)很是靜默恭順,不是宮里的那種恭順,而是,嗯,怎么說呢;就好像是敬奉先人一樣。
她在這里生活多年,對祭祖這件事有了明確認識;皇帝祭天、祭祖那絕對是天大的事情;普通人家祭祖也絕對認真隆重。祭祖對古代人來說是件很重要的大事!
他跪好起身,讓到一邊。
這情形看起來她不能不拜,便也燃了香;恭順的敬奉一炷,老實的磕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