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甲大叔和路人乙懷疑大叔進貨算錯,于是幫大叔再算進貨,的確花70兩,這個沒算錯。
后來各還了路人甲和路人乙10兩。自己留下10兩。
路人甲大叔算了一下,各還了10兩,還欠80兩。
但80兩+還的20兩+加大叔手中剩下的10=110兩。
三人看著這個賬,都傻眼了。
怎么越算越多。
大叔明明借了路人甲大叔和路人乙大叔100兩,最后一算竟然借了110兩?
三人面面相覷,一腦漿糊,不是少了10兩,就是多了10兩。
雖然他們?nèi)齻€是老鄉(xiāng),也是發(fā)小,但親兄弟都要明算賬,何況他們只是族兄弟。
孫山聽了老半天,終于聽明白他們的賬是什么了,看著急著像熱鍋上螞蟻的三個大叔,笑了笑。
孫定南聽明白大叔們討論什么,但他跟大叔們一樣,不是算多10兩,就算少10兩。
桂哥兒比孫定南更差,連題目都聽不懂,更不要說算出來了。
孫定南低聲問:“山子,大叔的賬怎么算。那10兩是多了還是少了?”
正如大叔所想的那樣,10兩數(shù)目不算少了。
他們這次出行,一人10兩的路費,孫定南都心疼不已,雖然路費不用他出,但伯民叔的錢他也心疼,最見不得花錢的了。
桂哥兒撓了撓頭,懵懵懂懂地問:“山哥,我聽都聽不懂,怎么辦?大叔究竟多了10兩,還是少了10兩?”
孫山搖了搖頭,笑著說:“哪里多10兩,哪里少10兩,大叔是腦子混亂,想太多了?!?/p>
桂哥兒不解地問:“山哥,怎么說?大叔哪里錯?”
孫定南也問道:“山子,你幫我們算一下,我想知道答案。”
孫山見三個大叔還在吵,再吵下去恐怕族兄弟都反目成仇。
站了起來,拱了拱手說:“大叔,你們別吵,我來幫你們算?!?/p>
孫山本想秉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tài)看戲的,只不過年少沖動,看不過眼,害怕三個大叔吵著吵著打起來,從而引發(fā)命案。
一個饅頭能引發(fā)血案,何況10兩。
三個大叔不約而同地看著孫山,吵得正起勁,猛然地被打斷,心情不爽。
只不過剛才聽孫山講解粵湘古道,講得頭頭是道,覺得這個小子或許有學(xué)問。
也難怪大叔懷疑孫山是不是讀書人,因為孫山并沒有穿上標(biāo)志性的生員巾服,而是穿著平民的短打。
孫山這么穿,完全是為了方便。
穿著長衫,走起路來都困難,孫山干脆穿上長衣長褲。
如果允許,孫山更想穿上背心和短褲。
只不過他是真正的讀書人,不能被人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