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山默默地看了一眼沉默不語、低著頭的楊清遠。
一開始猜測過清北的死與楊清遠有關,如果是這樣楊地主選擇隱瞞在情理之中。
但現在楊管事說清北死得冤,只有孫山能替清北伸冤,這么說顯然跟楊清遠沒關系了。
而且楊管事絲毫不避諱楊清遠,證明跟他更沒有關系。
那么清北的死,只能與比楊地主更有權勢的人有關了。
楊管事眼眶通紅,哭得雙眼紅腫,抽泣地講述事情的經過。
大概去年的夏天,楊地主媳婦生辰,清北領著媳婦金氏到縣城買禮物。
金氏有一手好針線刺繡活,于是想著給婆婆做一套衣服作為生辰禮物。
金氏一直都在谷雨公公的布衣坊買布,但因為是婆婆的生辰,需要的布料更精美。
谷雨公公的布衣坊市場定位是平民自然沒有金氏需要的布料。
楊清北和金氏到一間剛開不久又比較有檔次的布衣坊買布。
金氏在看布料,看著看著,知道這間新開的布衣坊收繡品。
金氏大喜,想著自己的手藝不錯,也想做些針線活賺外快。
畢竟他們是二房,遲早要分家。按照慣例,大部分家產都應該由楊大郎繼承,楊清北只能繼承少量的。
加上楊清北只在家里管理田地,分家后相當于失業(yè),更沒有收入,所以要未雨綢繆。
掌柜看到金氏要拿繡品回去做,自然要看她的手藝。
于是金氏就跟著掌柜在后院做繡品,展示手藝。
刺繡活是細致活,也是時間活,當場做繡品肯定一段時間。
清北看掌柜是女掌柜,覺得光天化日之下也不會有事。
畢竟在清北的有限生命里,黃陽縣一直都是魏大人“在位”,從未聽過黃陽縣有什么重大刑事案件,對治安完全沒有概念。
為了節(jié)約時間,楊清北便拿著自己的畫到“金榜題名”書店裝裱。
等書店那邊交涉好,便回來接金氏。
金氏從小到大有阿娘護著,受過最大的委屈便是阿爹重男輕女,對她罵罵咧咧。
阿娘快過世了,又急匆匆地把她嫁給楊清北。
到了楊家,因為婆婆是阿娘的閨蜜,相公溫和脾氣又好,最不好的只不過大嫂的冷嘲熱諷。
金氏倒是沒有人心險惡這一概念,日子里最難過也只不過是家長里短的吵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