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國慶元帝一朝的奪嫡中,跟先帝時的激烈,根本沒法比。
先帝那會兒,足足有五位皇子,陷入奪嫡之戰(zhàn),朝臣單是站隊,就站的五花八門,后來,慶元帝也是通過血雨腥風上位,登基后,很是殺了不少人,把朝堂清空了五分之一。
甚至連宗室,都被殺,被囚了幾十家。
登基后,還發(fā)生了厲王造反,當朝太子被殺的重大武斗。
不可謂不殘忍。
但這些,都是基于先帝‘產(chǎn)量’很高,膝下足足有十多個兒子的情況。
可今朝慶元帝無子。
于是,奪嫡的勢力,只局限在了晉王黨和貴妃黨兩派。
晉王黨主推楚清晏,黨派以太后、晉王妃娘家、明惠長公主、史氏、宗室和一些官員組成。
貴妃黨則由鎮(zhèn)國公府牽頭,領(lǐng)導著不少勛貴人家,包括不僅限于宣平候府之類的,在算是依附裴貴妃的后宮嬪妃娘家,中下屋武將,少許文官和些許宗室,共同推舉一位,剛剛滿十五歲,少有賢名的宗室子。
那位宗室子父母早亡,親近的人只有一個姐姐,本人性格溫人,才學極高,算是相當合適的過繼人選。
畢竟無父無母。
唯一的缺點,就是跟慶元帝的血緣有些遠。
剩下的,便是一些中立黨,冷眼旁觀。
至于慶元帝呢,他站在中間,平衡著兩黨的關(guān)系,維系著不讓他們發(fā)生太大的沖突。
也,隱隱偏向保護楚清晏。
畢竟,那是他血緣最親近的侄子,堅持到如今,也不過繼,按照史宏飛的猜測,那是老年帝王難免的猜忌,以及,太后太過明顯的偏心。
慶元帝在用裴貴妃,用鎮(zhèn)國公府一脈,來壓制晉王府,維系著一個已經(jīng)日落夕山的帝王,那注定無法保持太久的權(quán)威。
如今,尚可支撐。
但,史宏飛斷定,這種支撐也是搖搖欲墜的,根本原因,老皇帝越來越老,楚氏在長壽,一個六十多歲,都沒有繼承者的皇帝,也注意無法讓國家安心。
國,不可一日無君。
老帝皇堅持不了多久了,五年、十年、甚至,一場意外,一場大病,慶元帝露出疲憊之態(tài),都會朝中的黨爭,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站在中間的皇帝,只要開始偏向晉王一系,貴妃黨便沒有太大的勝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