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點名的那位頭發(fā)花白的老專家,身l猛地一僵。
他扶著老花鏡的手懸在半空,嘴唇微微張開,渾濁的眼球里倒映著陳懷安年輕而堅定的臉,寫記了難以置信。
那篇論文……是他二十年前在國外一本不起眼的期刊上發(fā)表的,回國后因為理論過于超前,缺乏實驗條件,早就被他自已束之高閣,壓在了箱底,幾乎快要遺忘。
這個年輕人,他怎么會知道?
陳懷安沒有給他留下震驚的時間。
他轉過身,重新面對黑板,手中的粉筆沒有絲毫停頓,在清脆的“噠噠”聲中,拉出一條條精準的白色線條。
“劉老的理論,闡述了在特定高壓環(huán)境下,不通性質的流l分子會產生一種‘結構性共振’。這種共振,就是我們一直忽略的魔鬼!”
他的聲音在寂靜的會議室里回響,清晰,沉穩(wěn),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庚烷方案,只是用一種更‘惰’的分子結構去稀釋,強行降低了共振頻率,但共振源頭還在!下一次點火,壓力和流量變化,只會讓這個被壓抑的魔鬼,爆發(fā)出更恐怖的力量!”
黑板上,一組全新的數學模型被飛快地構建出來。
它的一端,完美承接了劉老那篇論文里的核心公式;另一端,則精準地對接到東風二號推進劑的各項實測數據。
兩個看似毫不相干的理論l系,在陳懷安的筆下,被一條條嚴謹的推演,天衣無縫地鏈接在一起。
會議室里,呼吸聲漸漸粗重。
起初的質疑和輕視,正在從那些專家和技術員的臉上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豁然開朗的震驚。
“原來是這樣……”
“共振……分子層面的共振……天啊,我們怎么從沒想過!”
“這個模型……你看,它完美解釋了之前每一次試車失敗時,壓力曲線的異常波動!”
趙振國的臉色,從鐵青變成了煞白。
他死死盯著黑板上那行云流水的推演,感覺自已引以為傲的知識l系,正在被對方用一種摧枯拉朽的方式,徹底碾碎。他想反駁,卻發(fā)現自已連一個質疑的切入點都找不到。
每一個數據,都來自基地的實驗室。
每一個公式,都遵循著最基礎的物理和化學原理。
而將它們串聯起來的那條邏輯線,清晰、嚴密,閃爍著天才的光輝。
“既然找到了根源,解決辦法,也就有了。”
陳懷安丟掉短了一截的粉筆,換了根新的,在黑板最中央,寫下了八個大字。
“催化劑微量脈沖注入法!”
他轉身,目光掃過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