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說法讓美利堅人不寒而栗,不敢深思。
此外,還有——
《美利堅應(yīng)該反思自己不是嗎》
《跟這群蟲豸在一起怎么建設(shè)文明世界,期待文明早日到來》
《牧師神父們,不要問公民對上帝有多虔誠,而要問你們對上帝有多虔誠;不要問公民能為上帝做些什么,而應(yīng)問你們能為上帝少做些什么》
最后仿照腦洞大開的美樂宗的口吻對于宗教人士的殺傷力絕對是MAX!
在一些好事記者的深入挖掘下,還真的挖出了幾個神父與小男孩的二三事。
這要是放在平常,足以成為全國新聞了,但如今在愛德華牧師的“光輝照耀”下,似乎還顯得有點眉清目秀。
但這足以證明羅根的含金量了。
必須承認,在這個年代,教會還是具有相當(dāng)?shù)纳鐣匚弧?/p>
一方面,教會的這種地位是靠人們慣性的力量在維系,另一方面,教堂集會的規(guī)模卻越來越大,教堂的神職人員數(shù)量也在日趨增長。
由此可見教會在美利堅人生活中的地位依然不可撼動。
但這一波,某些精神層面的東西已經(jīng)從教會消失了。
特別是年輕一代,現(xiàn)在當(dāng)教會跟他說能幫助他與上帝會面,他首先想的是“像芝加哥的愛德華牧師那樣幫嗎?那我還是不要見上帝了。”
美利堅各教會喜迎信仰大危機!
這讓教會的人恨不得趕緊掐死愛德華算了!
但沒轍,現(xiàn)在最好的辦法是,讓羅根這貨閉嘴。
當(dāng)教會中區(qū)別于原教旨主義者的部分教徒,向太陽報傳來“希望言論節(jié)制一下”的訊息時,羅根樂了。
這就要好好說道說道了。
什么?你說不打官司了?
官司已經(jīng)不足為慮了呀,原告都華麗麗的進去了,還打個鳥的官司??!
這樣吧,我準備將《五十度灰》拍成電影,你們能當(dāng)作沒看見么?
什么,為難?
那我就要繼續(xù)挖挖愛德華牧師的“光輝事跡”了,比如他是如何嫻熟地在事后收拾尸體……
(教會痛苦臉,舉法式軍禮)別說了!別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