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別說了,別說了
暴怒的受害者家屬有多暴怒?
只看教會前砸門的人山人海就知道了。
如果不是州警及時趕到,教會里所有的牧師怕是都要被暴怒的人群撕碎了。
——為了逮捕愛德華牧師,整個芝加哥的警力都出動了。
即使這樣,也差點走不出人群的包圍圈。
一想到自家逝去親人的遺體被禽獸牧師釀釀醬醬,逝去的靈魂都污了,上不了天堂了,家屬們就雙眼充血。
當嚇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面無血色的愛德華牧師被警察拷著從教堂里出來,群情激奮的家屬們再次一擁而上,向他投擲磚頭和石塊,然后與警方爆發(fā)沖突,超過20人被捕。
芝加哥市長第一時間站出來,宣布絕不容忍這種駭人聽聞的罪惡,絕不放過任何一個邪惡的罪犯,才沒有造成更大規(guī)模的暴動。
不止芝加哥人驚爆了眼球,連全美所有乍聞此事的人都原地炸裂。
太惡心了,太變態(tài)了!
最惡心的是,犯下如此炸裂罪行的,是一個平日里滿嘴仁義道德,可以為上帝奉獻出一切,虔誠的不能再虔誠,活像是臉上都帶了一層圣光的牧師。
這讓最虔誠的信徒也目瞪口呆,發(fā)不出任何聲音。
哪怕是跟小男孩釀釀醬醬,都可以找辦法挽尊一下,說是誤會云云的。
但是跟尸體?
對不起,這種癖好過于小眾,以至于在教會中都找不到任何共鳴。
媒體也炸裂了!
這是何等驚天大丑聞?
如果算上牧師正在和羅根打的官司,這又是何等的神轉(zhuǎn)折?
這是個金礦啊!
經(jīng)過內(nèi)衣游行、羅根打官司等新聞炒作,幾乎所有報社的老板和編輯們都發(fā)現(xiàn)了,公眾們在某個時間段,只會為一件事情而關注、激動。
當這樣的事件出現(xiàn),報社動用一切手段進行全方位報道——啟用大牌記者、刊登頭版頭條、開辟更多版面——那么,報紙的銷量就會比往常劇增數(shù)倍甚至數(shù)十倍。
原本,為了報道牧師和羅根的官司二番戰(zhàn),就有不少報社的記者齊聚芝加哥;現(xiàn)如今,一天之內(nèi),更多的記者從四面八方趕來。
很快,全國的目光都投向了芝加哥。
人們無論走到哪里,都能夠看到或聽到對這件事情的瘋狂報道。
在報紙的通欄標題里,在雜志的內(nèi)頁里,在收音機的廣播節(jié)目里,在那些滔滔不絕的演說家和政客的口中,甚至在劇院劇照中,到處都是關于這件事情的報道。
除非你把眼睛閉上,把耳朵堵住,否則,你就逃不出“教會猥尸門”的精神污染!
是的,太陽報的照片被廣為轉(zhuǎn)載,這種放在哪都挑戰(zhàn)認知極限的惡行,讓人們第一次在吃瓜看戲時覺得自己整個人都不干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