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漸暗,天邊最后一絲云霞也終於消失不見。劉家的上空飄散著濃郁的油香味,饞的鄰居的男女老少直流口水。
“隊長家烙油饃得用了多少油啊!”有社員斜靠在自家廚房門口,鼻子對著劉家的方向,貪婪地呼吸著夾雜著油香的空氣。
“隊長家有喜事兒,不過這油用的也太多了,以后不過了?”
烙油饃是豫西農(nóng)村能拿出的為數(shù)不多的好食物了,在沒肉的時代,它們是最讓人眼饞的食物。鏊子上倒上油,餅在上面烤至焦黃,麵餅里面夾雜著蔥。
吃的時候既有油香,也有蔥的香味。好吃是好吃,只不過太費油了。劉家也不經(jīng)常做,今天楊秀云放的油比往常更多。
炒的菜里面加了一勺豬油,簡直是生活大改善。
一家人坐在院子中間美美地吃了起來,楊秀云拿起還很燙的烙饃,一邊用嘴吹著涼氣,一邊快速地撕開,一半遞給了劉福慶,一半遞給了劉一民。
“一民,嘗嘗怎么樣。這油放多了,就是不一樣,你看烙的金黃金黃的,看著就流油。”楊秀云笑著說道。
她看著劉一民嘗了一口說完好吃,才笑著給自己撕了一半。
“一民,作家的事兒我跟你爹都不懂,以后的路要靠你自己走。咱也不求掙多少錢,咱別跟政策對著干?!睏钚阍茡?dān)憂地說道。
對於作家,楊秀云除了知道“作家”兩字外,其余的是什么都不了解。
正吃著飯,李蘭勇和李大山兩人推開大門走了進來,李蘭勇咧著大嘴巴,嘴唇都快包不住牙齒了。
劉福慶兩口子拿起“排子”上的烙饃遞給兩人,兩人都擺手不吃,李蘭勇拍著肚皮說道:“今天放映隊的在我家吃,我也跟著沾光吃了頓好的?!?/p>
“排子”是用高粱桿製成的盛器,先是兩根高粱桿呈十字交叉,用針線穿起來,然后依次繼續(xù)放高粱桿,慢慢地全部串起來,最后用剪刀修剪成圓形。
農(nóng)村用它來放餅、包好的餃子之類的食物。
放映隊每次來大隊放電影,大隊都得好吃好喝的招待著,生怕到時候不好好放。有時候如果伺候的好了,還會臨時多加一場不要錢的電影,實際他們大隊一次都沒加過。
李大山只求這些人,老老實實地放電影就行。
“一民,你寫的是什么小說?”李蘭勇好奇地問道。
這也是李大山和劉福慶想問的。
“小說的名字叫《驢得水》!”
“驢我知道,一民,你寫的是咱生產(chǎn)隊的驢?還是公社的驢?”李大山問道。
劉福慶立馬接話道:“肯定是咱大隊的驢,公社的驢一民也沒見過?!?/p>
劉一民無奈地將故事給他們講了講,說是自己從公社荒廢的民g小學(xué)找到的靈感。講了半天,只有李蘭勇聽明白了。
劉福慶和李大山對視了一眼,原來寫的是解放前學(xué)校的驢,頓時覺得沒什么意思,要是大隊的驢還能一起聊聊,告訴他什么品種和顏色的最好。
吃完飯,劉一民本來想睡覺,但是李蘭勇非得拉著他去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