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凌聽到后點了點頭,又苦笑道:“又被你給搶先了,我還以為我是第一個看的。你看過了,你給我講一講葛朗臺這個資本主義世界的貪婪吝嗇鬼。”
“我。。。”
“中午給你洗飯盒!”
“得,成交!”
外國名著在八十年代對中國界的影響可謂非常深遠,《歐也妮葛朗臺》里面的葛朗臺的形象,被不少人拿來形容自己吝嗇的朋友。
遇見摳門的,直接稱呼對方為“葛朗臺”,人也罵了也不顯得粗俗,甚至還能顯擺一下自己的水平。
“這是你現(xiàn)在寫的小說?挺有意思的名字,《狼煙北平》。。。。不過,我一定能趕上你的。”張曼凌不服氣地說道。
“曼凌同志,人最重要的是超越自己!”
“大作家就是道理多!”
。。。。
《人民文藝》編輯部內,崔道逸正在埋著頭忙碌。第12期的《人民文藝》樣刊已經印出來了。主編張廣年看了這一期的稿子后,直接拍板,相比上個月首批整整加印了三十萬冊。
崔道逸看了看本期的樣刊,封面上印著一個老人和一只黃狗。在無邊無際的沙漠和連綿不斷地沙丘之上,一名老人身著破爛的黃色軍裝背著鐵鍬,行走在沙漠中。
旁邊跟著一只黃狗,一人一狗都是背影。但那只狗的形態(tài)仔細看下去,又仿佛是往后勾著頭在看讀者。
“老崔,全社上下可是對劉一民同志這篇小說寄予了厚望,加印了三十萬冊啊!”張廣年笑著說道,聲音里面帶著一絲憂慮,生怕賣不完。
“我看了,內容絕對沒問題?,F(xiàn)在也應景,剛好黃沙肆虐燕京城,也讓讀者看看,咱們國家在治沙上采取的努力,體會一下林場工人的辛苦。”
崔道逸一臉輕松,心里沒有張廣年的擔憂。見多了各種稿子的編輯,都被這故事給感動了,何況讀者!
“《收獲》馬上就復刊了,有巴老坐鎮(zhèn),咱們國刊的名頭也不好使,靠這一期,也讓巴老看一看,咱們《人民文藝》也不是吃干飯的!我跟文聯(lián)的領導打了保證,保底銷售五十萬冊?!?/p>
各大雜志紛紛準備復刊,還有出版社也傳出準備新創(chuàng)辦雜志的消息,張廣年身上的壓力可想而知。
“要是能靠一民的這篇文章沖上七十萬冊的銷量,我到燕大請他吃飯。有意思的是,這次去文聯(lián)見到了萬老,他竟然問我了不了解劉一民?”
“萬老?家寶公?”崔道逸吃了一驚,這位能提起劉一民,顯然沒那么簡單。以老人家的地位,不會毫無目的的提起一個新人。
“是啊,我當然說我不了解,我沒見過?!?/p>
曹禹,本名萬家寶,文藝界跺一跺腳能晃三晃的人物。
“老張,你沒見過你還不會夸?我那師弟才華出眾、為人謙虛、品德高尚。。。?!?/p>
《人民文藝》的銷量還不知道怎么樣,但《今天》雜志里面的人都狂喜了起來,他們自從貼到各個學校和公園之后,收到了不少要訂購《今天》的信,信里面偷偷的夾著錢,有的還專門跑到大雜院敲門給他們塞錢鼓勵他們。
“我就說,咱們的詩歌只要發(fā)表了,哪還有劉一民什么事兒!”張鵬止得意地說道,又將自己貼雜志的時候遇見劉一民的事情給抖了出來。
“嘿,那土老帽兒說咱們寫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