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副市長臉上的笑都掛不住。
也就兩畝多的地,一棟小樓,徐家父子派頭這么大,不至于說這個假話,房子應(yīng)該是徐家返回的祖產(chǎn)。
現(xiàn)在尷尬的就是徐家父子不知道房子怎么歸了國棉三廠,趙市長同樣不知道??!
……
徐家父子回家,只有夏曉蘭在,不見周誠。
“二七廣場那棟小樓,出了點問題。”
夏曉蘭是有點小擔(dān)心,這下反而奇怪:
“徐叔,我還沒說呢,您怎么就知道了?”
徐仲易沒說完,于奶奶已經(jīng)聽到了動靜走出來:
“仲易,二七廣場的房子咋回事,我咋聽曉蘭說有人在那里蓋商場?呸,誰都知道那是黃金口岸,整個商都最值錢的地皮就在那一帶,要不返還祖產(chǎn)時,我啥都不要,只挑了那棟小樓和現(xiàn)在的房子!”
于家的祖產(chǎn)多了去,真要較真,于家以前被叫做“于半城”,咋會只有一個破院子和二七廣場孤零零的一棟小樓。
但別的都是建國前的事了,改朝換代,所有土地都收歸國有,不僅是于家,所有人都這個待遇。
后來返還祖產(chǎn)時,為啥于奶奶能返兩處房產(chǎn)?
因為有太多的東西,被收繳上去,現(xiàn)在根本找不回來。
除了徐仲易帶出國的古玩珍寶,其他一樣都沒剩下。
公私合營那會兒,于家還有兩個大廠子被合營了……于奶奶腦子清醒,知道所有東西都返還不可能,那是得寸進尺。
她怕徐仲易回國后找不到家,就要了現(xiàn)在住的院子。
又怕徐仲易帶著妻兒回國后很是落魄,萬一窮的連老婆孩子都養(yǎng)不活,二七廣場的小樓,地處黃金口岸,可以讓徐仲易當(dāng)謀生之所。
政策嘛,都是在變化的。
既然祖產(chǎn)能返回,也就證明著國家會允許個人做生意!
于奶奶打算的特別好,就是一直等不到兒子回國,為了尋親,她把黃金口岸都送給了夏曉蘭——不是老太太不知道二七廣場45號小樓的潛力和價值,正因為知道,她才會把小樓當(dāng)成請夏曉蘭幫忙的“謝禮”。
因為那是她當(dāng)時情況下,最拿得出手,最值錢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