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
“徐竟和馬海搞出來的東西,比我記憶中的早了幾年啊!”
夏曉蘭沒帶著百度重生,不是每件事她都了解的清楚。
反正上輩子第一次見到電子辭典,是1994年,她還沒有高中畢業(yè)??紤]到她上輩子老家是個內陸小城市,電子辭典從問世到傳到她老家,怎么著也要用兩三年?
往前推,英漢版的電子辭典就是90年左右生產(chǎn)上市的。
什么東西,提前了三四年搞出來,難道不是商業(yè)先機?
當然,前提是徐竟和馬海真的能把東西做出來,能實現(xiàn)量產(chǎn),2萬美元根本不夠,不知道那些廠家投入了多少錢研發(fā),絕對是不止2萬美元。
夏曉蘭把資料合上。
再等兩天,她就可以和徐竟、馬海談一談。
2萬美元太少了。
40%的股份太少了。
她作為唯一的大投資人,這事兒要不是她說了算,難道真是撒錢支持徐竟和馬海兩人的夢想?
夏曉蘭要晾一晾那兩個糊里糊涂就創(chuàng)業(yè)的人,徐竟和馬海就慘了,厚著臉皮在老鄉(xiāng)宿舍借住,人家又沒空床給他們睡,他們只能打地鋪。
在紐約住地下室都好歹有床呢!
每天還要在康奈爾大學露兩面,靠這樣刷存在感,希望夏曉蘭別忘記他們還在等著答復。
連寧雪都認出了倆人,下課時叫住夏曉蘭:
“我看到有兩個人挺眼熟的,是不是留學生派對上你和他們說過話的?一個姓徐,另一個姓馬吧。”
夏曉蘭點頭,“你沒認錯,他們是來找我的,是徐竟師兄和馬海師兄?!?/p>
“你注意一點,我聽說他們騙了很多人的錢,紐約的華國留學生圈子對這倆人印象很糟糕?!?/p>
寧雪還是好心提醒了一句。
夏曉蘭也不會把別人的好心當驢肝肺,她和寧雪脾氣合不攏,但她從來沒覺得寧雪是壞人。
“謝謝你提醒,不過我挺好奇的,你怎么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