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宗問何人可以為帥,寇準乃道:“那韓延壽乃遼國有名的帥才,絕非等閑之輩,除非是楊家將方可與之為敵?!?/p>
真宗一聽說到楊家將,不免面露難色,他心中早已后悔將楊六郎賜死,若有楊六郎在,諒那遼狗也不敢入侵他大宋國。
可如今事已至此,后悔亦是無用,便道:“寇愛卿,只是楊六郎已死,楊家還有何人可以掛帥???”
寇準道:“臣保舉一人可以為帥。此人雖是一介女流,但文韜武略不遜于男兒,若以她為兵馬大元帥,定可御敵于國門之外?!?/p>
真宗問是何人,寇準道:“佘賽花。”
真宗道:“佘愛卿雖有韜略,可惜年事已高,又是一介女流,怎可為帥?”
寇準道:“陛下,佘太君雖年愈五旬,但一身武藝仍非常人能敵,更兼深通兵法,除她外別無他人可以應敵。臣再舉薦一人作為副元帥,此行必獲全勝?!?/p>
真宗又問是誰,寇準道:“正是六郎之子楊宗寶?!?/p>
那八王爺心中暗暗叫苦,心道你寇準害我也就罷了,卻要舉薦一個老婦人為帥,一個黃口小兒為副帥,這不是要讓老楊家絕后嘛。
真宗心下也是將信將疑,可放眼滿朝文武實在找不出別人,遂下旨招佘賽花、楊宗寶入殿拜將。
佘賽花和楊宗寶領(lǐng)旨出殿,率各州兵馬15萬,與八王爺趙德芳、寇監(jiān)軍寇準等人一道即日趕赴邊關(guān)迎敵。
八王爺一路上責怪寇準多事,說他這是要害了老楊家。
寇準笑道:“那王強和潘仁美早就想害楊家,我此番舉薦佘太君,正是要將軍權(quán)握在手上,如此才可以救楊家于水火。”
八王爺聽他如此這般一說,亦覺得頗有道理,只是對如何退敵仍有疑慮。
卻說佘太君率大軍一路急行,不日已到得宋遼邊境,聽報雄州已失,忙升帳議事。
這佘賽花不愧是女中豪杰,她一生隨丈夫南征北戰(zhàn),可謂見多識廣。
如今大敵當前之際,她氣定神閑,乃命討北副元帥,她的孫兒楊宗寶領(lǐng)兵五萬進駐云州,她自己則親率十萬大軍直抵遂州。
遂州離雄、霸二州很近,收復這二州就將對遼國的都城幽州形成威脅,屆時遼兵將不得不退兵以求自保。
而那云州地處遼國西面,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佘太君命楊宗寶在此駐扎,就是要牽制大遼國的兵馬,與她東西呼應,這正是以少拒多最好的應敵之策。
臨行之際佘元帥吩咐各路大軍要以守城為重,切不可貪功冒進。
單說楊宗寶領(lǐng)兵來到云州城中,將城防布置妥當,又與母親柴郡主一道四處巡視了一番。
那云州城乃一邊陲小鎮(zhèn),常住人口不足萬人,但由于邊關(guān)戰(zhàn)事不斷,城防倒是堅固得很。
再說那遼國大元帥韓延壽親率大軍一路勢如破竹,連下數(shù)城,又收得劉義雄等降將,更加氣勢洶洶。
他聽說宋軍元帥是佘賽花,副元帥是楊宗寶,頗不以為意,心想這楊家一老一少,怎能是他的對手。
他也兵分兩路,東路由他親自率領(lǐng),領(lǐng)十萬兵馬與佘太君形成對峙,能拿下固然很好,拿不下也可以拖住佘太君,令她無暇西顧;西路軍則由他的弟弟,副元帥韓延輝率領(lǐng),兵馬十萬殺奔云州城。
韓延壽的意圖很明顯,就是憑借優(yōu)勢兵力先拿下云州。
其實在云州南面百余里處還有一座城池就是應州,這應州的守城武將乃是那潘仁美的兩個兒子潘龍和潘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