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像陳裕、劉沖等人入須彌,還有其后曾夔、席之昌他們入蓬萊一樣,被伏擊或者出現意料之外的變化,不全軍覆沒就已經是萬幸了。
屆時傾巢之下無完卵,管你萬般皆下品還是惟有讀書高,敵人不會區(qū)別對待。
而現在,似乎有了解決辦法。
儒帥嘛,坐鎮(zhèn)后方發(fā)號施令運籌帷幄就好了。
正所謂善戰(zhàn)者,決勝于千里之外。
前線自有那些武夫去拼。
雷俊看得分明,段澄等理學修士一身文墨才氣重新充盈的同時,前線大軍中的武道修士們,修為境界便即退回他們原本自身層次。
可能是時限到了。
可能是段澄等人主動收回。
亦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雖然還不確定段澄等人有什么辦法防止修為境界提升后的武者反客為主,但雷俊相信他們不會不考慮這方面的問題,各種限制手段在所多有,并會不斷推陳出新。
雷俊本人當前不在大明人間,否則他可以觀察一下大明皇朝整體山河氣運的變化。
段澄等人方才施展的手段,應該不是段澄一人獨自發(fā)明創(chuàng)造,而是來自更高層面的理學大儒。
大明皇朝當前的首輔,周明哲嗎?
如果不限于一地和少量人,而是想要推而廣之,那九重天平天下境界圓滿的理學大儒,只憑自身,應該也做不到這一點。
理學綱常禮制,乃是自上而下,覆蓋范圍廣闊而又深入的整體體系。
當前變化,也應是針對整體而變。
可能是因為早先異族建立的大乾皇朝踐踏文華的緣故,到了如今大明皇朝,儒家理學壓制其他各大道統(tǒng),當中影響最明顯者,便是武道。
大明武者被籠罩在這片綱常天空下,受到的限制,比道、佛、巫諸般道統(tǒng)還要更深。
無怪乎有人先拿他們開刀。
不過,即便有此基礎,整體變動依然不易。
哪怕不是改變整體架構,只是在整體架構基礎上添磚加瓦。
不考慮初衷,僅從技術角度上來講,主導這場變革的理學大儒,悟性之高,相當可觀。
雷俊甚至懷疑,xiong懷錦繡層次的悟性,可能都不足以支撐這場變革。
對方在儒家道統(tǒng)方面的悟性,有一定可能是相當于道家自然層次悟性的腹有乾坤。
只是,這份悟性用在如此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