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在中間的道路上,默默的數(shù)了數(shù)雕塑的數(shù)量,剛剛好二十七個。與他先前所打探的消息相符。
這應該就是所謂的二十七圣賢了。
韓飛還注意到,兩側雕像的后方,也有很多類似于雕塑底座的存在,只不過,那些底座都是空置的,上面落滿了灰塵,想來,那上面應該曾經(jīng)也是圣賢雕塑,要知道,書院的圣賢,在最開始的時候,可是足足有七十二人。
只不過隨著數(shù)百年的起起伏伏,即便是遠離江湖和廟堂的文廟圣殿,也依舊逃不過歲月變遷,而那七十二位圣賢,也隨之淹沒在了歷史長河中。
最后,韓飛走到了最前方傲然而立的那兩座白玉雕塑跟前,雕塑金身,比他還略顯高大,讓他只能仰頭望去。
這才發(fā)現(xiàn),雖然兩位白玉雕塑都是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但卻給人截然相反的兩種感覺。
左邊那位,面容和藹可親,臉上帶著溫和笑容,一幅教書先生的形象,雖然身形偉岸,背部卻略顯彎陀,且雙臂比之尋常人要長出一截來,左手向上攤開,手中有一本書卷,而右手則是豎起在胸前,手掌虛握,面向大門,似乎在給眾人展示什么東西。
而右手邊的那位,卻面容莊重嚴肅,魁梧的身形挺拔有力,雙手皆在身前,交錯虛抬,手掌下壓,看起來多少有些怪異。
不用多想,這二人應該就是傳說中在上古時期開創(chuàng)了儒家一脈的兩位儒家圣人了。
韓飛手中的紫薇劍,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又稱仁義劍,其名便是來自于這兩位圣人曾經(jīng)所言的兩句儒家圣訓。
雖然韓飛自身并非是儒家一脈的弟子,但他多年來,也曾讀了不少書籍,算是半個讀書人,更何況,如今修行儒家浩然氣,又手持儒家的傳承之物,紫薇劍。與儒家可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所以,當他見到這兩位曾經(jīng)救萬民于水火的兩位儒家圣人,也一改平日里的嬉笑之色,略顯莊重的以儒家禮儀,參拜了一番。
不僅是對兩位圣人,便是兩側的那些儒家先賢,他都選擇了一一參拜。
一來是為他貿然進入表達歉意,二來也是以示恭敬。
等到做完這一切后,韓飛這才開始認真打量起了四周的情況,宋淮安只是讓他將圣賢令帶到文廟圣殿,卻并沒有提及,進入之后,該如何去做。只是在韓飛問及時,說了一句,你到了之后,自會明白的話語。
最后韓飛的目光落在了左手那位和藹可親的漢子的虛握的右手上,他像是明白了什么,將圣賢令拿了出來,然后將其比對這,放在了對方的手中,恰好對上他虛握的右手,嚴絲合縫。
而就在他將圣賢令與白玉雕塑結合的那一刻,整個白玉雕塑都似乎散發(fā)出了一道瑩瑩白光來。
緊接著,在韓飛的腳下,也同時出現(xiàn)了一道奇異的光芒,如流水一般向著四周蔓延,最后形成了一道法陣刻紋。
而這道法陣,韓飛曾經(jīng)在一處地方見到過,那就是天音宗的后山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