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義?”
韓飛輕輕念叨了一句,眼中滿是疑惑之色,老人緩緩說道:
“不錯,劍名仁義,取殺身成仁,舍身取義之意。此劍在上古年間,乃是諸子百家中,獨占鰲頭的儒家一脈的傳承之劍。乃是天地間第一等的神兵利器。”
韓飛的臉上多有震驚之色,沉思良久,喃喃自語道:
“儒家的傳承之劍,劍名仁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難道說”
老人瞥了他一眼,微笑道:
“你猜的沒錯,此劍便是儒家先后兩代圣人的隨身佩劍,仁義二字,便是出自他們自身的那一身儒家學(xué)問道理,也是此劍的真正命名,但后來在歷史上最為輝煌,卻也是最為短暫的大秦王朝一統(tǒng)天下時,儒家氣運更迭,與王朝的國運糾纏,被秦帝所不容,故而大肆屠殺儒家先賢,以至于儒家曾經(jīng)一度陷入蕭條困境,為了不讓此劍落入他人之手,只能改名為紫薇劍,紫薇本是帝星,代表著仁慈至善,與儒家的道理相通,故而取名?!?/p>
韓飛恍然,他在紫薇閣觀書近乎大半年,算得上是博覽群書,哪怕是跨越千年的歷史,也多有了解,卻依舊不曾知道這段不為人知的儒家往事。
他想了想后,還是有些疑惑道:
“若此劍為儒家的傳承之劍,又為何會在東池劍山呢?”
老人眼神有些深邃,似有感慨道:
“此話說來就長了,簡單點來說,也是與百多年前的那場春秋亂戰(zhàn)有關(guān),當(dāng)年的那場席卷天地人間的亂戰(zhàn),其激烈程度堪比上古之時的那場諸子百家的天人亂戰(zhàn)。也正是因為這場,將天庭與人間之路打斷,以至于斷了人間修行之人的登仙路,甚至讓人間靈氣稀薄殘缺,難以修行大道之境。而這其中,被影響最深的莫過于一心求長生問仙路的煉氣士一脈,也就是所謂的仙宗,斷了仙路,他們也就斷了長生之念。緊接著便是從上古便有諸多飛升先祖的儒釋道三脈傳承?!?/p>
老人說到這里,微微嘆了口氣,這才繼續(xù)說道:
“仙宗之人自不必說,在那場席卷了天上人間的亂戰(zhàn)下,大多數(shù)仙宗都因此而就此消亡不存,等到百年前大夏立國時,幾乎已經(jīng)十不存一,即便有些殘存的,也都無望仙路,就此沉淪,成為了依附王朝的煉氣士一脈。緊接著,儒釋道三脈中,便屬以教化萬民為己任的儒家,為救萬民于水火,陷入最深,也是傷亡最重的一脈,甚至同室操戈,一脈之中,各自內(nèi)斗,為了自己心中的道理,互相殘殺,可以說,這場亂戰(zhàn)中,儒家的強者是出力最多,功勞最大,卻也同樣是春秋亂戰(zhàn)的最大的罪魁禍?zhǔn)?。而最后的結(jié)果,在大夏一統(tǒng)時,儒家的氣運幾乎消散殆盡,而儒家一脈也就此陷入了消沉之中,百年來,幾乎不見強者問世?!?/p>
老人說到這里,似乎有些緬懷,不知是為儒家的消沉而有些可惜,還是為了道門也同樣受到牽連,有些心痛。他微微沉默了片刻后,才重新開口道:
“至于道門和佛門一脈,本也受到了不小的牽連,卻因為江湖中的道首佛頭及時站隊,力挺大夏王朝,為王朝一統(tǒng)九州,立下了不小功勞,在內(nèi)斗一事上,相對少了很多,雖然因為天地大道斷裂,登天之路被掐斷,而導(dǎo)致修行困難,卻總算是保住了兩脈的大部分傳承,不至于斷絕,至于武道一脈,卻因禍得福,天地氣運,一戰(zhàn)之下,各脈的氣運都流逝極大,唯獨武道一脈存留不少,才有了先如今的武道一脈,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場景。”
韓飛對于這段歷史,雖然從說書人那里,又或者是紫薇閣的記載中也了解過許多,但是如此詳盡的,卻還是第一次,他的眼前,也不禁浮現(xiàn)出了當(dāng)年那場春秋亂戰(zhàn)時的慘烈和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