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硯生看著她,覺得她眼里的光比太陽還亮。
他忽然覺得,自己天天泡在工地,曬得黝黑,累得腰酸背痛,都是值得的。
“到時候我?guī)湍?。?/p>
他說,聲音很輕,卻很堅定。
祝錚笑了:“好啊,一言為定?!?/p>
中午,祝錚在附近的國營飯店訂了菜,讓王師傅送過來,跟工人們一起在工地的臨時工棚里吃。
紅燒肉、炒青菜、番茄雞蛋湯,還有一大盆白米飯。
工人們圍坐在木板搭的桌子旁,吃得熱火朝天,筷子碰撞的聲音、說笑的聲音混在一起,格外熱鬧。
吃完飯,祝錚要回美容院,臨走前從包里掏出個信封遞給陳硯生。
“這是給工人們的過年紅包,每人五十,提前給他們,讓大家高高興興回家過年?!?/p>
陳硯生接過信封:“我替他們謝謝您?!?/p>
“謝什么,他們也辛苦?!弊eP說,“對了,工地年前啥時候停工?你也早點回家準(zhǔn)備準(zhǔn)備?!?/p>
“我打算二十八大伙兒再走,把場地收拾干凈,加層塑料布蓋上,省得下雨下雪的把地基泡壞了?!标惓幧f,“我家就在附近,不用咋準(zhǔn)備?!?/p>
祝錚沒什么異議,和他又交代了兩句就走了。
看著祝錚的車走遠了,陳硯生才拆開信封,里面是一沓嶄新的錢。
他數(shù)了數(shù),不多不少,正好是工人數(shù)乘以五十。
他把錢揣進懷里,心里盤算著下午就給大家發(fā)下去,讓他們早點高興。
下午,陳硯生把紅包發(fā)了,工人們果然高興得不行,干活更有勁了。
他自己則拿著圖紙,在工地里又轉(zhuǎn)了一圈,把該注意的地方都記在小本子上,才騎著自行車往回走。
路過一家供銷社,他停下車,進去買了兩盒雪花膏,是上海牌的,紅色的鐵盒子,上面印著個梳辮子的姑娘。
隨后又買了兩斤水果糖,用紙袋包著,放進車筐里。
這是給祝錚的,快過年了,總得送點啥。
他心里這么想著,臉上有點發(fā)燙,趕緊騎上車,腳下蹬得飛快,像是身后有誰在追似的。
接下來的幾天,工地進展順利。
墻體的鋼筋越扎越高,像一座座慢慢長高的小山。
陳硯生每天來得更早,走得更晚,有時候中午就在工地啃個饅頭,喝口熱水,接著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