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近農(nóng)歷新年,程詠恩感覺自己像是上了發(fā)條的陀螺,忙得腳不沾地。
當然,不是為了學業(yè)或案件,而是為了迎接她穿越到這個時空后的第一個春節(jié)。
“入鄉(xiāng)隨俗,入鄉(xiāng)隨俗……”她一邊念叨著,一邊在密密麻麻的采購清單上又打了一個勾。
首要大事,就是祭拜這具身體原主的父母。她占用了人家的身份,承了這份情,總不能讓人家在地下連頓年夜飯都吃不上。
指望她那便宜姑姑姑父?那還不如指望褚玄突然學會做飯。
白切雞是必須的,香江祭祖拜神的硬通貨。
還有整只的燒豬,當然程詠恩只訂了一小塊,還有成捆的紙錢,那面額大得嚇人,冥通銀行的鈔票果然膨脹得厲害,最后是各式水果和鮮花。
程詠恩想著,既然一年只去一次,那陣仗必須到位。
其次,就是填飽自己的肚子。
過年嘛,講究的就是個團圓熱鬧。
可她在這個世界孑然一身……好吧,嚴格來說,還有個千年老鬼室友。
但即便如此,年夜飯的規(guī)格也不能降,這可是她來到這里的第一個新年呢,意義重大。
95年的香江,可沒有后世那么便利。
一到年關,絕大多數(shù)店鋪說歇業(yè)就歇業(yè),想靠外賣過活簡直是癡人說夢。
程詠恩不得不發(fā)揮出前世搶購打折商品的氣勢,穿梭在各個尚在營業(yè)的菜市場、干貨鋪和酒樓之間,手臂上的肌肉線條都因此緊實了不少。
給十九組同事的年禮也不能少。
她拎著從上環(huán)蓮香居買來的新鮮出爐的年糕和蘿卜糕(寓意“步步高升”),還有精心包好的炸油角和糖冬瓜(象征“金銀滿屋”),送到了辦公室。
周叔接過糕點,笑得見牙不見眼,直夸她“懂事女”,還神秘兮兮地建議她初一去黃大仙廟上炷香,“新的一年,好意頭嘛!”
張阿婆則一邊把糕點收進她的萬能清潔車,一邊熱情推薦年三十晚去維園花市撿漏,“最后時刻,便宜又好啊!”
陳啟明最實在,直接遞過來一個利是封,里面裝著嶄新的100港幣。
“討個彩頭。”他言簡意賅,墨鏡下的表情看不真切,但語氣是溫和的。
……
除夕前一天,程詠恩把自己的小出租屋里里外外打掃了一遍,門口貼上了紅彤彤的春聯(lián),總算有了點過節(jié)的氣氛。
然后她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從酒樓抱回了預定的小份盆菜。盡管是小份,那沉甸甸的砂鍋還是讓她齜牙咧嘴。
打開蓋子,香氣撲鼻。
面上鋪著滿滿的雞、鴨、鵝、大蝦、鮑魚、海參、豬肚,底下墊著吸飽了湯汁的大冬菇、魚丸和蘿卜,蓋子上的紅封寫著“十全十美”、“福財滿盆”。
光是看著,就讓人覺得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