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機處的張維賢接過信箋后展開,秦良玉、洪承疇兩人都湊了過來,在信箋上掃視著。
袁可立沉聲道:“陛下對征伐西域的葉爾羌汗國和吐魯番的進度有些不滿,在陛下穿過褒斜道之后就讓虎豹營千戶林弈率虎豹營去了張掖。
陛下的意思是現(xiàn)在各地已經(jīng)開始效仿漢中平原的耕三余一的策略了,糧食問題算是解決一半了,但天氣嚴寒,百姓需要棉衣過冬。
棉花雖然是耐旱,但現(xiàn)在大旱嚴重,能種棉花的都需要種植糧食,其他地方就差太多了,所以急需棉花御寒?!?/p>
袁可立說到這里,走到一邊的書案前抽出一份紙張:“據(jù)錦衣衛(wèi)探查,葉爾羌所占據(jù)的西域之地中葉爾羌(莎車)、喀什科爾(喀什)、阿克蘇等三地,
吐魯番占據(jù)的吐魯番,衛(wèi)拉特(瓦剌)占據(jù)的昌吉、塔城以及博州都是種植棉花的之地,粗略估算已有的熟地至少有五百萬畝左右。
西域之地地處內(nèi)陸,氣候干燥少雨,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最適合種植棉花。
那邊的籽棉畝產(chǎn)最低都有百斤,高的能達到一百七八十斤,遠高于大明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畝產(chǎn)量。
按畝產(chǎn)百斤算,新疆這幾地年產(chǎn)至少有五億斤,除去棉籽等等之后,最少也有三億斤左右的皮棉?!?/p>
聽著袁可立的話,眾人眼睛瞬間就亮了起來。
三億斤,這是一個多么龐大的數(shù)據(jù)。
但大明本土都有兩億人口,假設兩人一床被子,以現(xiàn)在冬季的寒冷程度,雙人棉被至少得十斤重。
富貴人家能燒煤、燒碳,普通百姓可燒不起,連燒木柴都是奢侈,畢竟現(xiàn)在是大旱,草木都遠不如往年那么充足,只能留著做飯。
夜晚只能靠棉被取暖了。
如此算下來至少十億斤棉花,這還只是被子。
冬天要不要穿棉衣?一套能抗住嚴寒的棉衣棉褲至少得四五斤棉花,一人得兩套吧,這么算下來又得二十億斤。
什么?你說冬天可以不出門?
要不要出去弄木柴?要不要出門做生意?要不要趁著冬天空閑做手工?
粗略算下來來都得三十億斤棉花,何等龐大的數(shù)據(jù)。
西域的三億斤看似很多,但與兩億百姓所需就不算什么了,可至少可以緩解。
朝廷雖然有了很多的準備,百姓能有口吃的,但也只是不至于餓死,半年一年能硬扛,可年呢?
百姓體質下降,再加上嚴寒,說不定一個冬天就會有大量百姓死去。
大旱之下沒有餓死卻凍死了,那就是個大笑話。
眾人神色凝重,齊齊的看著洪承疇等人,洪承疇三人也是滿臉的無奈之色。
好一會兒后,洪承疇指著地圖:“西域主要政權有三個,葉爾羌汗國、吐魯番和部分衛(wèi)拉特四部,
吐魯番人口大概在二十萬以內(nèi),主要居住在吐魯番盆地的綠洲地帶,有吐魯番、火州(高昌)、柳中(鄯善縣)、交河四個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