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懼的是明朝軍隊的‘燒荒’、‘搗巢’等深入草原的軍事行動,這會直接摧毀他們的營地和牲畜。
羨慕中原的富庶,高度依賴來自中原的糧食、布匹、鐵器等等,沒有這些他們很難生活下去,屢次劫掠也是因為這些。
仇恨的大明關閉互市、拒絕貿易,就會支持首領南下搶掠;
麻木的是對于大多數牧民來說,無論是蒙古大汗還是明朝皇帝,都是遙遠的統(tǒng)治者。他們首要關心的是牛羊的肥瘦和家人的溫飽,而非宏大的政治敘事。
所以,只要讓北部草原諸部能吃飽穿暖,適當的軍士遏制,他們基本就不會反抗。”
“最重要的一點,北部草原與大明就隔著一條長城,如果歸附的草原諸部反叛,大軍能直接揮師北上,軍需補給等等都不是什么大問題。
而西域的北疆與大明的嘉峪關各種一千五百里以上的茫茫戈壁灘,夏天極端干旱炎熱,冬天風大寒冷,缺水,根本無法大規(guī)模行軍。
等到了這邊之后,又得繞行,會極大的消耗時間,所以這邊一旦反叛,那后果很嚴重。”
“所以,對待衛(wèi)拉特四部和對待草原諸部的策略是完全不同的?!?/p>
對于朱童蒙的分析,眾將連連點頭。
對于衛(wèi)拉特和草原諸部對于大明的態(tài)度,但遠沒有朱童蒙分析的這么徹底。
仔細一想還真是這么回事兒,草原諸部對大明是高度依賴,不僅可以軍士制裁更能經濟、物資的制裁,讓他們飯都吃不上。
但衛(wèi)拉特四部在西域北疆,與中亞、羅剎、印度半島、歐洲等連通,對大明的依賴性極低,加上地形和距離,一旦出問題,那后果是極其嚴重的。
在座的近十人除了洪承疇和朱童蒙兩人外,其余都是武將出身,讓他們從軍事角度出發(fā)給些建議自然是沒問題的,若是從其他角度就差了一些。
洪承疇也滿是贊許的目光,朱童蒙不愧是文武雙全,這一方面的認知很不錯,于是沉聲道:“朱總兵說的不錯,草原諸部始終在暴力搶掠與和平貿易這兩個極端之間搖擺,
其根源原因是游牧經濟的生存需求和部落首領的政治野心,而非簡單的民族仇恨或忠誠。
華夏數千年來王朝更替,對于誰當皇帝百姓不會太在意,只要能吃飽肚子就行,這一點對草原諸部也是如此,只要能吃飽肚子,他們也不愿意打仗。
你會發(fā)現隨著遠離大明邊境的距離,牧民對大明的仇恨在增加,因為他們享受不到大明帶給他們的便利,或者在掮客那里花數倍的價錢才能得到邊境牧民同樣的物品。
享受不到便利、無法真實感受到大明對他們的包容,所以他們仇恨在增加,只想著掠奪滿足自己所需。
這幾年已經歸附的東西蒙古的表現就證明了這一點,一些首領可能不甘,但牧民們卻是很享受現在的生活環(huán)境和節(jié)奏,絕對不想再起兵戈的。
衛(wèi)拉特四部遠離大明境內,牧民對大明豐富的物資沒有那么渴望,也感受不到大明的好,所以,在策略的制定上也要與草原諸部有所區(qū)別?!?/p>
說到這里后,洪承疇看向朱童蒙:“朱總兵,說說你的想法!”
喜歡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xù)運三百年請大家收藏:()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xù)運三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