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和扶桑差不多是四百六十五萬噸,折算九十三億斤,年初我們確定下來的災(zāi)區(qū)每人是兩百斤糧食……咦……”
崇禎算著算著突然輕咦了一聲:“也就是說兩地糧食剛好能覆蓋災(zāi)區(qū)所需?
不對……還要除去路上一兩成的消耗和損耗,如此算下來災(zāi)區(qū)耕三余一的收成加上兩地提供才能滿足所需。
這……朕還以為能有點余糧,多給百姓一些呢,結(jié)果還得從各地社倉搭一些進去?!?/p>
崇禎啞然失笑:“罷了,能有提供就算是不錯了,是朕貪心了些!”
“陛下宅心仁厚,是天下百姓之福!。”
畢自嚴由衷的稱贊著:“大災(zāi)面積如此廣、如此重、受災(zāi)人口如此多,朝廷還能保證每人每天半斤糧食,這種救災(zāi)力度在華夏王朝都是歷史之最?!?/p>
“都是大明的子民,朕既然是皇帝,自然是要為百姓負責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朕不全力救災(zāi),現(xiàn)在看到的就不是上下一心,而是民變四起,硝煙彌漫了。”
崇禎拍了拍手上的灰塵,抬腳就朝著前方‘搶水’的百姓們走去:“走,還和前幾天一樣,咱們?nèi)フ依限r(nóng)們問問情況。”
耗費近一炷香的時間,崇禎帶著十余人到了最近的一處地頭,恰好老農(nóng)已經(jīng)澆完了桶中的水,準備再去河中挑水。
崇禎朝著老農(nóng)拱了拱手:“老人家,叨擾片刻!”
“幾位……東家!”
老農(nóng)愣了一下,也是快速的朝著崇禎等人拱手。
天子腳下,最重要的是眼力勁,甭管這一行人是什么人,衣料也不算華貴,但穿著干凈整潔,神色淡然,非富即貴。
“幾位東家可是要問路?”
“老人家一起吃一些?”
崇禎沒有直接回應(yīng),而是從方軍提著的籃子中取出兩個饅頭遞了過去。
“這……這怎么好意思!”
見是白面白頭,老農(nóng)咽了口口水,雖然說著不好意思,但還是伸手接過了饅頭,然后放在鼻前用力的聞著,滿滿的陶醉之色。
幾息之后,老農(nóng)將饅頭放在了地頭的筐中,又用布蓋好,做完這一切后才看向眾人:“幾位東家見笑了?!?/p>
“無妨!”
崇禎笑了笑:“老人家,我們是從南面來的,聽說北方大旱,來了解一下實際情況,然后從南面運糧過來賣,看看能不能賺點辛苦銀子!”
“東家,您這想法若是放在往年倒是可行,但放在今朝怕是行不通了!”
老人細細的打量了一眼崇禎,而后低聲道:“您別看大旱嚴重,范圍很廣,但朝廷早就做好的應(yīng)對,每人每月領(lǐng)取十五斤糧食,雖然說吃不飽吧,但也勉強能果腹。”
“不對吧……”
崇禎指了指竹筐:“每人每月領(lǐng)取糧食十五斤,算下來每天都是半斤糧食,那這白面饅頭也不算什么吧,您剛剛的表現(xiàn)……難道是沒有領(lǐng)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