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朝西進發(fā),進入草原,蒙古諸部;
第二繼續(xù)北撤,退回他們的起家之地;
第三,往東撤,進入朝鮮。
進入草原是最好的,但我們在圍困建奴時,察哈爾林丹汗應(yīng)該已經(jīng)被我們收服了,天威之下,蒙古諸部也得配合我們抵抗建奴,
否則等待他們的要么是被我們打殘,要么被建奴收服后再被我們打殘,
他們只要不傻,就會投靠我們,組成防線,
草原雖廣,但補給是個大難題,沒有城池防守,一旦被我們的大軍纏住,只會被蠶食,以皇太極的智慧,他應(yīng)該很清楚。
第二條,退回建州,可能性也不大,那里是苦寒之地,缺衣少食少補給,不足以養(yǎng)活數(shù)十萬人,
我們一旦再追擊,他們就只能退往羅剎國,
羅剎國現(xiàn)在是實力雖然弱一些,但也不是潰逃的建奴可以抵擋的,這一條估計皇太極也不會選擇。
那么只剩下第三條,也是最有可能的一條,那就是東進入朝鮮。
從這幾年建奴的屢次動作可以看出,建奴似乎也有這種打算,
朝鮮面積雖然比不上大明,但境內(nèi)有平壤平原、江漢平原等,產(chǎn)出糧食,且三面環(huán)海,漁業(yè)資源豐富,
雖然整體寒冷一些,但比建州、沈陽好太多了!”
袁可立的一番分析,崇禎、孫承宗兩人聽的連連點頭。
“原來如此!”
畢自嚴口中喃喃自語,眼中滿是震驚之色。
一道道念頭在他心中涌起,一個個疑惑也在袁可立的一番分析之后豁然開朗。
好一會兒后,畢自嚴朝著崇禎一拱手:“陛下大智慧,未雨綢繆,臣不及萬分之一!”
崇禎嘴角含笑:“想明白了?”
喜歡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xù)運三百年()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xù)運三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