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要計較一城一地之得失,也不要執(zhí)著于速戰(zhàn)速決,人心向背,方是根本。”
懷恩連忙領(lǐng)命:“是,奴婢這就去辦?!?/p>
李徹看著那封戰(zhàn)報,饒有興致地摩挲著下巴:“不過,這指揮蜀軍反擊的將領(lǐng),竟是一員女將?”
“名為羅月娘?有趣。。。。。。當真有趣?!?/p>
。。。。。。
處理完蜀地戰(zhàn)報,李徹稍微休息了片刻,繼續(xù)批閱殿試卷宗。
閱卷的工作量可謂巨大,畢竟有六百余份考卷。
雖然有朝臣們先看了一遍,但李徹也不能偷懶,必須每一份都親自過目。
只有這樣,才能記住這些未來臣子的能力傾向,以便將來人盡其才。
李徹隨手從摞起的卷子中拿起一份,目光落在姓名處,正是張謙的考卷。
李徹讀得極其仔細,先將之前殿試時看過的前半部分又重溫了一遍。
后半部分未曾得見的,更是逐字逐句,細細品味。
良久,李徹緩緩放下試卷,眼中贊賞之色愈濃。
他對侍立一旁的懷恩道:“朕閱卷至此,縱觀已覽諸文,榜首張謙的這篇策論,當屬第一!”
懷恩連忙躬身應和:“陛下慧眼如炬,張榜首年少有為,出身寒微而心懷天下,此實乃我大慶之福?!?/p>
李徹又翻出另外幾份,被幾位閱卷大臣共同評為‘極佳’的考卷。
這些文章或用典精準,以史為鑒;或辭藻華麗,朗朗上口;或氣勢磅礴,暢談古今得失。
皆是上乘之作。
但不知為何,一番對比之下,李徹總覺得這些文章不如張謙的那份好。
他又草草瀏覽了剩余的卷子,多是些拾人牙慧之作,乏善可陳。
至此,李徹心中再無猶豫。
他提起朱筆,在張謙的試卷上用力畫了一個圈。
并在其旁,以遒勁的筆鋒寫下兩個朱紅大字:
“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