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柳眺望前方,置身事外。
人世間的悲歡離合,見過太多,她幾乎不會有任何感觸。
鏡花水月的最后一幕,是那個自己求死的女子,拿起了一只小心翼翼珍藏多年的錦囊,她皺著臉,好像是盡量不讓自己哭,擠出一個笑容,高高舉起那只錦囊,輕輕晃了晃,柔聲道:“喂,那個誰,秋實喜歡你。聽到了么?看到了么?如果不知道的話,沒有關(guān)系。如果知道了,只是知道就好了?!?/p>
陳平安,平平靜靜坐在原地,一字不落聽完了那個故事。
她是秋實的姐姐,名叫春水。
陳平安第一眼就看出來了。
最后陳平安喃喃道:“好的,我知道了?!?/p>
沉默許久。
李柳收起了字帖入袖。
陳平安別好養(yǎng)劍葫,臉上好像沒有什么悲慟、憤懣神色。
李柳也沒覺得奇怪。
李柳只是說了一句貌似很不近人情的言語,“事已至此,她這么做,除了送死,毫無意義。”
陳平安點頭道:“一般來說,是這樣的?!?/p>
李柳問道:“有‘不一般’的說法?”
陳平安沒有給出答案,轉(zhuǎn)頭說道:“我打算繼續(xù)趕路,就不逛龍宮洞天了,反正也買不起什么,只是這么做,會不會給你惹麻煩?”
李柳笑道:“陳先生多慮了,在北俱蘆洲,我沒有麻煩。最少最少,保命無憂。”
陳平安說要趕路,卻沒有立即起身。
他想起了那副打算以后掛在落魄山竹樓內(nèi)的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那山外風(fēng)雨三尺劍,有事提劍下山去。
陳平安便將背負(fù)在身后的那把劍仙,懸佩在腰間。
這應(yīng)該是陳平安第一次真正意義上佩劍。
以前習(xí)慣了只背劍。
李柳問道:“陳先生,該不會這就要直接問劍打醮山、再問大驪王朝、三問天君謝實吧?”
李柳其實不太喜歡用劍的,無論是遠古神祇還是當(dāng)今修士,她都看不順眼。
陳平安站起身,晃了晃養(yǎng)劍葫,笑道:“不會的,本事不夠,喝酒來湊。”
李柳笑著點頭,她坐在原地,沒有起身,只是目送那位青衫仗劍的年輕人,緩緩走下臺階。
有事當(dāng)如何?
提劍下山去。
若是世事大過本事,又當(dāng)如何?不能如何,答案只能先在心中,放在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