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決定了,一定要給張科說個比李春秀更好的女人回來,讓李春秀后悔去。
心里氣不過,在家里也呆不住,張大奶奶放下東西又去村辦樓,她倒要看看周家許了李春秀什么好處,讓那女人愿意嫁周夏龍。
張大家的興高采烈的回村想看周夏龍的熱鬧,結(jié)果熱鬧沒看成反惹一身氣,她氣沖沖的走了,在村辦樓等著瞧熱鬧的人也沒去關心。
當張大家的又來了,村民們也沒誰諷嘲她,暗搓搓的等著新娘子進村時看張大家的會有啥子表情。
周哥是不知道張科老娘回來看自己的熱鬧,他領著隊伍穿過鄉(xiāng)街,到快出村時再進一條岔道,然后繞了一個老大的彎,車隊才駛至曹婆婆家。
曹婆婆家離街道不遠,但是,只有小巷子子通鄉(xiāng)街,車子過不去,周家接親只能繞遠路。
曹家的人望穿秋水似的等著呢,看到周家的車隊,尤其看到那部新娘車,知道周家對親事很上心,倍覺有面子。
曹家的青年們引導車子在井眼旁的青石路和鄰居家門口等地兒先掉好頭,停妥當。
車隊在沒到新娘家前的路上不放鞭炮,當停好了車,負責放鞭炮的青年將兩串千響鞭炮串起來連接到曹婆婆家大門口,再點燃引線。
鞭炮聲響,左領右舍齊齊出來看熱鬧。
接親的人從車上搬下來籮筐,一擔接一擔的挑進曹婆婆家,肉、米、酒、糖果等等。
曹家家族的年長輩在曹婆婆家堂屋等著,當接親隊伍到達,一些人陪同迎親人員在堂屋坐下喝茶吃瓜果,幾個年長的女性長輩指揮小青年開男家來的籮筐。
男家給足曹家體面,農(nóng)村接親時的一應物品俱全,四個九的紅包,還有給曹婆婆和曹婆婆男人堂兄弟妯娌的孝敬禮。
當眾驗看了男家來的接親禮,曹家老人們指揮著人將籮筐挑進曹婆婆的睡房,再整理,一部分東西留下,有一部分是要留著壓籮筐,不能讓男家挑空籮筐回去。
曹家男性長輩們陪同接親來的人員坐了一陣,擺桌席上菜上酒水,曹家人陪迎親隊伍喝酒。
那不是中午飯,而是女方家款待男方家來的接親隊伍的酒席,是禮節(jié)性的席面,并不是正餐,屬于客人們的正餐酒席至少要到十一點后。
迎親隊伍還要回去,要開車,不飲酒,曹家人也不勸酒,意思意思一下,點到為止。
款待酒席結(jié)束,又坐了一陣,十點半后,男方家來迎親的喜婆也即是全福婆婆請女方家屬給新娘子梳妝打扮,也即是古人說的‘催妝’。
周家請的全福婆婆是張三奶奶,張老三夫妻有兒有女,兒女們也有兒有女,且老人們身體健康,兒孫輩們也個個齊整,張三奶奶福壽齊全,一般張家人要接親,大部分也請愿意請張三奶奶當喜婆。
曹家請了家族兒女雙全,孫輩俱有的老年婆婆當全福婆婆,男家請新娘梳妝,全福婆婆入新娘房,給新娘上妝。
新娘李春秀和兩個孩子一直沒露面,也早收拾齊整,頭發(fā)也梳好,只差男家送來的頭面沒戴。
全福婆婆拿梳子在新娘頭上虛虛的梳,一邊唱梳頭歌,梳了幾下頭發(fā),再將男家送來的兩支銀鑲寶石簪子給插發(fā)髻上,再給抹了口脂,妝成。
新娘妝成,全福婆婆給外頭遞了信兒。
喜婆張三奶奶得到信兒,再按禮節(jié)再次催請新娘出閨,迎親的青年們早就準備好了,喜婆再催請新娘出閣時外面放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