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的某一天,我和一群小孩子在田邊烤紅薯。
我們之中有的孩子在搭土窯,有的則去撿柴。
其中一個小女孩四處張望,遠遠地看到一棵鐵樹下,插著一根比她手臂還粗的樹枝。
樹枝深深地扎在泥土中,她一個人根本無法將其拔出。
“咿呀~”小女孩用盡了全身力氣,卻依舊無濟于事。
無奈之下,她只好大聲喊道:“誒,你們都過來幫我一下啊!”
聽到她的呼喊,其他孩子們立刻跑了過來。
大家齊心協(xié)力,喊著口號:“一,二,三!”
終于,那根粗壯的樹枝被拔了出來。
然而,樹枝拔出時,還勾起了一把奇怪的東西。
仔細一看,那竟然是一把精致的短劍,三尺長的劍身上刻有“赤霄”兩個字,劍柄上還嵌入了一顆暗紅色的寶珠。
孩子們從未見過如此新奇的景象,只聽過“拔出蘿卜帶出泥”,卻沒想到“拔出樹枝帶出劍”。
男孩子們興奮地大喊:“耶,我們挖到寶物了!”
擁有一把寶劍是每個男孩子的夢想,平時一把木劍就能讓他們高興好幾天,何況現(xiàn)在這把劍是金屬制成的,自然更具吸引力。
“不,是我發(fā)現(xiàn)的,你們沒有份?!毙∨②s緊撿起地上的短劍,生怕被其他人搶走。
男孩子們立刻追了上去,爭奪起來。
“這劍是我妹妹發(fā)現(xiàn)的,當然歸她所有,你們別搶!”另一個小女孩也替自己妹妹打抱不平。
此刻,孩子們都想把寶劍據(jù)為己有,爭吵起來。
他們從小玩到大,感情很好,卻突然為了一把劍爭吵,互不相讓,真是奇怪。
我聽到他們的吵鬧聲,便走了過去,想看看發(fā)生了什么。
“把劍給我!”我對最后搶到寶劍的男孩說。
“劍是我的,憑什么給你?!毙∧泻⒒貞?yīng)道,語氣中帶著一絲挑釁。
“劍太危險,你還小,不能拿來玩!”我嚴肅地說。
我擔心孩子們拿著利器太危險,以免釀成大錯,覺得還是由自己來保管比較好。
“你是誰啊,敢管我?”小男孩當然不肯答應(yīng),反駁道,“你以為自己是天王老子啊!你只不過是個奴仆的兒子罷了。”
我最討厭別人提“奴仆兒子”這個詞,于是生氣地大喊道:“最后警告你一次,快把劍給我!”
“你只是奴仆的兒子,我憑什么要聽你的話?”小男孩一腳把我踢飛,大吼起來。
說著說著,我們打了起來。
小男孩雖然體型比一般孩子高大不少,但無法與我抗衡,不到一會兒功夫就被撂倒在地。
然而,小男孩沒有放棄,擦了擦嘴角的血,又撲上去與我扭打在一起。
此時的我們不知為何,情緒有點失控,都只知道發(fā)泄心中的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