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是廷尉正李郁的官印不翼而飛。
廷尉府掌詔獄,兼審郡縣疑獄,遇重案要案,可封駁丞相御史之議。李郁這官印,重要性不言而喻。
事發(fā)之后,廷尉府按下消息,只向丞相府求助。聞闕從十三曹撥調(diào)陳漠與宿成玉,協(xié)同廷尉府追查竊印賊人。
名為協(xié)助,實則全權(quán)接管。賊曹掾陳漠一進廷尉府,便封鎖現(xiàn)場,交由宿成玉徹查每位官吏近日的行蹤舉止。
官印非尋常寶物,外人難以偷盜,陳漠斷定此事當是內(nèi)賊所為。
訊問幾日,在廷尉府與十三曹關(guān)系逐漸劍拔弩張的時候,宿成玉選定了可疑的嫌犯。
即在家養(yǎng)傷的奏讞掾柏問。
柏問算是李郁的得力屬官。官印丟失的前一日,柏問在牢獄刑訊犯人,因手段過于殘酷,犯人掙扎劇烈扯壞鎖鏈,將燒紅的鐵釬子捅進他的嗓子眼。
人沒死,在家里躺著,脖子纏滿細麻布,呼吸時仿佛拉扯破風(fēng)箱。
這樣的人,按理說并沒有偷竊官印的可能。
但宿成玉敏銳心細,徹夜不眠甄別卷宗紅印的差異,最終判定廷尉正李郁的官印早已丟失四五日,近來使用的乃是假貨。
假官印的消失,實際是為了掩蓋官印被盜的確切時間。
宿成玉在柏問的家里搜到了假印的碎屑殘骸。
隨后便是審。審柏問,柏問的親隨,家人,奴仆,故友。尋根溯源,詳細摸排,從這奏讞掾查到太學(xué)大儒,再從大儒查到門生之一的侍御史,而這侍御史姓鄭名雪燈。論起關(guān)系來,要稱呼季慎之一聲外舅。
涉及御史大夫,宿成玉請教陳漠如何行動,陳漠又將此事呈報聞闕。
聞闕默許宿成玉繼續(xù)查案。但沒有提供任何幫助。
季慎之向來不假辭色,面對宿成玉的質(zhì)疑,他冷著臉表示歡迎徹查季家。季桓起初含笑旁觀,戲謔宿成玉急于求成,拿不出實績便會直接摔死。怎料差役從季慎之臥房翻出個木箱,箱子撬開,里面端端正正一方玉石官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