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摘下防毒面具,臉上殘留著消毒水的味道。他看著解剖臺上被重新覆蓋的尸體,心里清楚,這份解剖報告不僅確定了死亡時間和原因,更為案件偵破提供了關鍵方向
——
從
“8
月
22
日晚
9-11
點末次進餐”
鎖定死者生前活動軌跡,從
“黑色尼龍繩”
追查作案工具來源,從
“ZIppo
打火機”
排查死者身份,每一條線索都可能成為解開謎團的鑰匙。
“把解剖報告整理好,明天一早交給李隊,”
張林對林曉說,“重點標注死亡時間、致傷工具特征及打火機的細節(jié),這些是接下來偵查工作的核心方向。另外,提醒技術科優(yōu)先檢測尼龍纖維成分和胃內(nèi)容物毒物,我們需要盡快排除藥物介入的可能,確認兇手的作案手法?!?/p>
當尸體被重新推入防腐轉(zhuǎn)運箱時,解剖室的時鐘已指向凌晨
1
點。張林走到窗邊,看著遠處刑偵支隊辦公樓亮著的燈光,想起下水道井口那具蜷縮的尸體,心里默默說道:“不管你是誰,我們一定會找到兇手,給你一個交代?!?/p>
夜色深沉,解剖室的燈光依舊明亮,這份承載著真相的解剖報告,即將成為警方追查兇手、還原案件的重要依據(jù),而隱藏在下水道淤泥中的罪惡,也終將在科學與正義的交織下,被徹底揭開。
夜幕降臨時,解放西路的警戒線已撤去大半,僅留下兩名警員在下水道井口旁值守。小周帶著隊員小趙、小孫,拿著死者的外貌特征和衣物照片,開始走訪周邊的居民小區(qū)和社區(qū)服務中心
——
按照李明的部署,在法醫(yī)初步判定死亡時間后,必須通過走訪確認死者身份,才能為后續(xù)偵查找到方向。
第一站是距離現(xiàn)場最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