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日晚,兇手特征明確,”
李明指著報告上的關(guān)鍵信息,“小王,你帶隊圍繞
8
月
12
日晚,排查周邊村鎮(zhèn)有農(nóng)用三輪車、符合身高鞋碼特征的男性;小楊,你負責(zé)跟進
dNA
檢測結(jié)果,一有消息立即匯報;小周,繼續(xù)排查失蹤人口,重點匹配死者特征?!?/p>
夜色漸深,刑偵支隊的燈光依舊明亮,一場圍繞解剖結(jié)論展開的偵查行動,已悄然拉開序幕。而張林仍在解剖室里,對著顯微鏡仔細觀察皮膚組織碎屑,他知道,每一個細微的發(fā)現(xiàn),都可能成為揭開案件真相的關(guān)鍵,都可能讓隱藏在暗處的兇手無所遁形。
清晨的李家莊被薄霧籠罩,泥土的清香混著玉米地的氣息彌漫在空氣中。小周帶著隊員小陳,按照李明的部署,拿著法醫(yī)推斷的死者特征男性、35-45
歲、身高
175-180cm,挨家挨戶走訪村民,排查
8
月
12
日前后失蹤的人員。此前小王排除了張老三的嫌疑,小楊和小孫的現(xiàn)場勘查線索仍在化驗,確認死者身份成了突破案件的關(guān)鍵。
“張警官,您說的這特征,俺們村好像沒誰最近不見啊?!?/p>
村支書李大爺陪著兩人走在村道上,掰著手指細數(shù)村民,“青壯年大多出去打工了,在家的都是老人小孩,沒聽說誰失蹤?!?/p>
小周沒有放棄,她決定從村民的日常交流中尋找線索。走到村西頭的小賣部時,幾個大媽正圍坐著聊天,看到穿警服的小周,紛紛停下話頭?!按髬寕儯驍_一下,想跟你們打聽個事,”
小周笑著遞過水杯,“你們最近有沒有聽說,村里誰出去打工沒跟家里聯(lián)系,或者好幾天沒露面的?”
其中一位穿藍布衫的大媽想了想:“要說沒聯(lián)系的,好像李寶仁算一個。他
10
天前說去鄰市的工地打工,走的時候還來俺這兒買了兩包煙,可他媳婦昨天還跟俺念叨,說這幾天給他打電話一直打不通,微信也不回,不知道出啥事了。”
“李寶仁?他多大年紀?身高大概多少?”
小周立刻追問,手里的筆已經(jīng)準備好記錄。大媽回憶道:“今年
40
歲,個頭挺高,得有一米七五往上,平時靠在村里干零活、偶爾出去打短工過日子,性格挺老實的,沒跟誰紅過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