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片里的渣土車司機穿著藍色工裝,手腕上棕色表帶的上海牌手表格外顯眼,與尸檢報告里的描述完全吻合。
“人到齊了,開始吧。”
李明的聲音帶著熬夜后的沙啞,目光掃過在座的人:小楊的勘查服還沾著黃泥,張林的白大褂袖口有消毒水痕跡,小王的筆記本貼滿工地現(xiàn)場的便簽,小周的煙盒空了大半。“先從現(xiàn)場勘查說起,小楊,你那邊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
小楊起身把現(xiàn)場照片投到幕布上,第一張就是地基坑的全景,黑色塑料袋蜷縮在黃泥里,周圍散落著鐵鍬頭和纖維碎屑?!皵U大勘查范圍后,在工地圍墻外小巷和廢棄倉庫提取到多組
42
碼工靴印,”
他指著鞋印拓片,“步長
70-72
厘米,步角
5
度外撇,推算身高
170-175
厘米,和之前地基坑邊的鞋印特征完全一致,確定是同一人所留。”
幕布切換到鐵鍬頭的特寫,銹跡斑斑的刃口沾著黑色纖維?!拌F鍬頭泥土成分與地基坑黃泥完全匹配,刃口提取到的黑色滌綸纖維,經初步檢測與鄧永工裝內襯成分一致,”
小楊頓了頓,“但鐵鍬柄至今未找到,推測被嫌疑人帶走或藏匿,倉庫角落的壓痕與尸體包裹物尺寸吻合,確認是臨時藏尸點?!?/p>
“纖維有沒有可能來自包裹尸體的塑料袋?”
老刑警老趙突然插話,手指在桌上畫著纖維形態(tài)。小楊搖頭,調出顯微鏡下的纖維照片:“塑料袋纖維更細,單纖維線密度
3。2dtex,而鐵鍬頭的纖維是
4。0dtex,更接近鄧永工裝的內襯材質,應該是拖拽尸體時蹭到的?!?/p>
張林接著匯報尸檢結果,幕布上跳出頸部肌肉出血的解剖圖,暗紅色的出血斑在屏幕上格外刺眼。“死者鄧永,男,43
歲,死因確定為機械性窒息,具體方式為扼頸,”
他指著舌骨骨折的
x
光片,“舌骨大角右側不完全性骨折,斷端有骨膜反應,是生前受力特征;頸部胸鎖乳突肌出血范圍
5x3cm,符合右手扼頸的受力方向。”
“死亡時間能再精確點嗎?”
李明追問。張林調出組織病理報告:“結合直腸溫度、胃內容物消化程度和肝細胞自溶狀態(tài),把死亡時間從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