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演員雖說年輕,好歹主職是演員,大多都是科班出身,有一定作品在身上。
只有賀遇臣、原斐……
賀遇臣如今只有一部《瑯琊》,連配角都算不上的客串角色,原斐更是一部影視作品都無。
這選角,瞬間讓記者們摩拳擦掌,盯準了兩人。
這會兒,他們甚至還不知道兩人飾演的角色。
早上8點01分,發(fā)布會準時開始。
開場致辭、項目信息等環(huán)節(jié)過后,主創(chuàng)們登場自我介紹。
賀遇臣與原斐兩個身形挺拔的高個兒,往人群里一站,便自帶焦點,格外打眼。
流程順暢推進,臺下的媒L記者們按捺著性子等了許久,終于盼到了互動環(huán)節(jié)。
這群人可沒心思寒暄客套。
新聞拼的就是時效,比的是誰能先挖到最新最猛的料。
于是,第一位被點到的記者當即起身,目光直直射向導演張子新,開口便問:
“請問張導,這次為什么會選擇啟用這么多年輕面孔?尤其賀老師目前只有一部客串作品,原老師更是毫無影視經驗,這部影片作為主旋律重點項目,題材特殊、意義重大,選擇兩位非科班且作品寥寥的藝人擔綱主演,是否考慮過風險?會不會擔心他們的表現撐不起角色,最終影響影片質量?”
話音剛落,現場瞬間安靜下來,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臺上。
記者的問題直戳要害,毫不避諱地將“新人”“無經驗”“風險”“影響質量”等尖銳詞匯擺在臺面上。
顯然是沖著兩人資歷不足的短板來的,連客套的鋪墊都省了,直奔最敏感的選角爭議。
張子新、武義建師兄弟倆謙讓了一番,武義建舉起話筒解釋道:
“首先,電影里的領袖們都非常非常年輕,他們才二十多歲就為了國家民族的命運浴血奮戰(zhàn)。今天,在臺上的所有演員,跟他們所飾演的角色,在當年那時侯的年紀,事實上相差無幾。
啟用年輕的面孔,固然是吸引更多年輕人觀看這部影片的一點考量,但更重要的是,看到這些年輕面孔,大家才能更直觀的感受到,當年的先驅們,正是以這樣年輕的肩膀,扛起了民族救亡的重擔。以這樣熾熱的靈魂,點燃了照亮未來的星火。
我們需要讓觀眾看到,那些寫入歷史的偉大名字,也曾是鮮活的‘年輕人’,和今天的他們一樣,有熱血,有擔當,有改變時代的勇氣。這份‘年輕’本身,就是對歷史最生動的呼應?!?/p>
武義建沉聲解釋,回答記者問題的第一點。
臺下立刻響起一陣掌聲。
武義建微微躬身點了下頭,繼續(xù)回答:“至于賀遇臣與原斐。我們當然知道他們演戲經驗淺。這么重要的項目,肯定是經過多次試鏡才定下角色?!?/p>
主創(chuàng)們在臺上排成一排,賀遇臣、原斐幾乎要排在隊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