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意’是形神情理的統(tǒng)一,虛實有無的協(xié)調,既生于意外,又蘊于象內,是一個很高的境界。
而劍意便是劍修對劍的領悟達到一個極高的境界所產生的力量,憑借這一力量能夠給任何東西賦予劍氣,奪人性命于無形。
陸今安的劍道知識源自師姐,自然聽過師姐對劍意的介紹。
劍意是‘劍’這一本源的一個延伸,這個本源只屬于劍,有劍的高貴,劍的冷傲,劍的犀利,劍的本心,這是劍的溯源。
對劍修而言,當他真正明白劍是什么的時候,并且能發(fā)揮劍的本源特性,無招勝有招,一切發(fā)乎本心,與劍融合,發(fā)揮出自己對于劍的領悟的時候,這個劍就活了。
它,就是劍意。
從劍意的小成到大成,再到圓滿,劍修才真正開始了以自身為劍的艱難歷程。
劍心通明、明鏡止水、破界意境、本源意境、天劍意境——便是劍修一生追尋的境界。
慕傾月年紀輕輕便領悟了‘破界意境’這一被稱作‘由劍意衍生出的更為極致的劍意’的劍道境界,于是在未成劍仙時就被冠以了‘劍仙’之名。
因為前所未有。
陸今安自知自己道法的根基是時空和生死,所以不是純粹劍修的他清楚自己在劍道修為的路上很難追上師姐。
尤其他‘明鏡止水’級的劍意甚至還不如臨淵劍宗的少宗主齊星宇……
但陸今安有想法。
如果在正經的參悟中無法提升劍意,那么在自己的領域中呢?
以時空、生死四大規(guī)則為根基進行合道的陸今安走的是創(chuàng)世之道。
于是他便突發(fā)奇想,如果從正規(guī)途徑無法提升劍意,那么便在領域之內感悟。
領域展開,生死隨行,那么在以創(chuàng)世為根基的領域中,是否能做到‘想要什么便有什么’?
陸今安不清楚,但他決定試一試。
但即便是試,首先也要明白一些破界意境的劍意是什么。
不然心無學識,何談建設?
于是陸今安魂化劍意,深入‘明鏡止水’的劍氣溪流而上的同時,展開領域去試探、理解逆流之上的‘破界意境’。
自山上而來溪流,在上層某個階段自有‘破界意境’的劍意充斥其中。
誠然,即便是在領域中弄出一個‘破界意境’也是需要悟性的,但是時間緊迫的陸今安本就沒想一蹴而就完全領悟。
他的想法很簡單:有一把‘劍’。
這就是‘獲得一把劍’和‘鍛造一把劍’的區(qū)別。
時間流逝。
新洞天已經以‘霧江洞天’之名在種族之間傳開,越來越多的修士趕往霧江,但大多只能看個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