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連上四疏(抱歉,定時錯了)
久病不好,隆慶皇帝難免也會做最壞的打算。
身為皇帝,保證權力傳承,也是他這段時間一直思考的事情。
一旦自己大行,那兒子朱翊鈞繼位后,李貴妃必然要成為太后。
有這樣一位太后干預國策,到底是是福是禍?
李貴妃有優(yōu)點。
心軟,耳根子軟,知道進退,節(jié)約。
但是這些放在一個統(tǒng)治者身上,就不全是優(yōu)點了。
心軟,就沒有威懾力。
耳根子軟,容易被人影響。
身為嬪妃,知道進退是優(yōu)點,但是作為太后,那就容易被人蒙蔽。
最后就是節(jié)約了。
節(jié)約自然是優(yōu)點。
但是對于一個帝國的統(tǒng)治者,有些錢是不能省的,比如廚子和護衛(wèi)的錢。
李貴妃不明白這些道理,身邊的親衛(wèi)都安排不好,又怎么能管理好國家?
隆慶皇帝再次嘆氣。
李家是個很好的外戚,武清伯低調不張揚,最大的愛好就是種田。
李文全擅長理財,能給帝國帶來海量白銀,也很知道分寸從來不染指政治。
可短處就是太過于謹慎,李貴妃沒有一點政治智慧。
世上的事情,總是難以兩全,就連皇帝,也不能挑選到完美的伴侶。
就在這個時候,司禮監(jiān)送來了蘇澤的奏疏。
看完了奏疏之后,隆慶皇帝陷入到了思考。
保生局的事情刻不容緩,牛痘法到底有沒有效果,反正先接種再說。
如果真的有效,那就立刻在全國推廣。
這些內容是毋庸置疑的,隆慶皇帝提起朱筆就準備御準。
但是看到后面?
將七品以下官員任免,六部九卿衙門庶務都交給內閣?
雖然是臨時性的,但是皇帝很清楚,有些權力一旦放出去,就很難收回來了。
大明很多制度,都是從臨時性的制度開始,最終成為長期政策。
內閣不就是如此。
這種花招在隆慶皇帝看來用意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