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還是阿綿第一次聽說,她沒經(jīng)受過多少娛樂作品洗禮,因此哪怕只是很簡單的悲劇故事,她還是聽得很傷心。
反而一直在糾結(jié)她為什么要跳湖。
孟婧說:“那我怎么知道?戲里就是這樣演的?!?/p>
阿綿第二日進城去,她繞到那茶館的側(cè)面,不花一文錢的豎起耳朵聽。
今日的說書人正在講的是《梁山伯與祝英臺》,她來得趕巧,才剛剛從第一話講起,就津津有味地聽了起來。就這樣趕著聽了三四天,一日回到家兩眼腫得像核桃似的,很可憐的樣子。
“最后怎么能這樣子呢?怎么都死了,還變成蝴蝶。”
“這是誰寫的戲,為什么不能給他們一個好結(jié)局呢?若是我認識那人,定要往他家的窗戶扔好幾塊大石頭。”
阿綿坐在木凳上捧著腦袋,“‘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什么什么枝’,孟馳堅,你知不知道什么叫做情。”
孟馳堅劈著木柴,聞言似笑非笑:“我是不懂,你給我講講。”
她這下支支吾吾半天,好一會兒才說:“反正就是轟轟烈烈的事。讓人一下子跳湖,一下子又哭又笑,一下子兩個人都死了變成蝴蝶!算了,跟你說你也不明白,真的很感人?!?/p>
阿綿說不清楚,索性站起身踢踢踏踏踩著半成品草鞋回里屋睡午覺。
正坐在床邊上,忽的見到一雙編得很精巧的草鞋。
她拿出來一看,上面還點綴著幾朵小花,往自己的腳上一試,大小也是正好。
阿綿頓時樂得找不著北,在床上滾來滾去轉(zhuǎn)了幾圈,才消停下來睡覺。
過了幾日,她進城賣菜的時候,又聽說了縣令的女兒。
那是一個叫莫漫的女子。
“哎,真不知道是怎么了,難道是撞邪了?”
“說不好,那湖里怕是有水鬼啊……”
莫漫此前是極為守禮、常年茹素的女子,被救起后卻一改常年哭哭啼啼的性子,還每餐離不得肉了!
一開始是吃些魚肉、雞肉,后來漸漸開始吃起羊肉、豬肉。
這不是中了邪是什么?!
據(jù)說縣令的府上已經(jīng)悄無聲息地舉行過法事,那跳大神的人賣力地舞動了半盞茶的時間,莫漫在噴來的一口雞血前依舊面不改色。
這樣一個奇人,阿綿竟在街口不遠處的一個藥鋪旁見到了。
莫漫很白,且個子頗高,但身子骨還是有些瘦弱的。
她沒有像那些大家小姐一樣坐在馬車?yán)?,從阿綿這樣的人身邊疾馳而去,而是坐在一個搭好的棚子里,臉上怪模怪樣地戴著一塊白布。
那個白布有兩條縫上去的細繩,正好可以掛在兩只耳朵后,從而遮住了她的鼻子和嘴巴。
在她的旁邊,還貼著一張巨大的紙,上面有龍飛鳳舞的四個大字。
一旁站著四五個壯實的家丁。
這陣仗頗大,也不知她那攤子里賣的是什么,但總歸根本就沒有任何人敢靠近。
阿綿大著膽子問:“這紙上寫著什么字?”
有個家丁瞧了她一眼,百無聊賴答道:“女子義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