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漫的義診開了七日,她大概摸清了這個縣與附近村落的衛(wèi)生條件和醫(yī)療狀況。
大多數(shù)婦女都有著這個時代窮苦人常見的病癥,比如輕度或中度的營養(yǎng)不良,比如生產(chǎn)后留下的種種后遺癥。
還有些人有常年的婦科疾病困擾,表現(xiàn)出來種種的低落、無望的情緒。
鑒于此,莫漫打算先針對性地開一期“衛(wèi)生學堂”。
她給每個來看診的人都說了這件事,愿意來的人可以到時直接來,要教的是對女子健康有用的知識。
阿綿也聽說了,她對“衛(wèi)生”這個概念一知半解,但對能夠“上學堂”是很有興趣的。
她也不管別人怎么想,阿綿決定的事八頭牛也拉不回來。
她編了一個全新的小背簍,像模像樣地裝了幾張麻紙,又找了幾根比較直的小樹枝,將它們掰斷成差不多毛筆那樣長的長度,當然咯,這樣的紙筆都是根本寫不了字的。
但阿綿并不在意,這些樹枝一樣可以在泥土上劃出痕跡。
這番準備被孟馳堅看到,也不知為何讓他覺得阿綿簡直是可憐極了,他本就打算拿那十九兩銀叫阿綿正經(jīng)去學識字和打算盤(學會了的話阿綿可以做賬房,就算別家東家不收女賬房,好歹也可以在自家做)。
可在城中到處尋問,都找不到一個能收女子的正經(jīng)學堂。
反而引來眾多的奚落和嘲笑,這人是失心瘋了吧,有這錢還不如去喝些花酒!
“你別問了,算了!”阿綿同樣氣鼓鼓的,“去了其他人都是男子,就我一個女子,也不自在?!?/p>
她心心念念要去那個聽上去很奇怪的“衛(wèi)生學堂”,不僅如此,打著“在學堂里動腦筋可能會很累”的旗號,阿綿還準備要制作粽子帶去吃。
“今日不去鋪里了,我要去摘蘆葦葉!”
吃過早食,阿綿興沖沖來到后山腳下的河邊,摘了整整一筐。
孟婧自告奮勇來幫忙,嘻嘻哈哈地問:“那學堂我能不能也去玩呢?”
“肯定也行,我們早些去就好了。”
“好!”
如此這般,兩人再次湊了一份積蓄(二十文),買了糯米、綠豆、紅豆,又從廚房切了半塊臘肉。
“阿綿,要放肉在粽子里嗎?會好吃嗎?”
孟婧有些擔憂,從來沒聽說過粽子里放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