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后,陸明來到了教司坊。
此時的教司坊還有教育司的人,在這里負(fù)責(zé)培訓(xùn)一些女孩。
教司坊不只是有罪犯家屬,還有收留一些無家可歸的女孩。
在這里教她們讀書識字,以及做一些手工活。
以后萬一被陸明看上了,也算是她們的福氣。
只是大多數(shù)都是姿色平庸,陸明也看不上。
年輕的女孩又不是沒有玩過,甚至搞大肚子的也不在少數(shù),所以還真沒有那么饑渴。
蔡文姬在旁邊陪著,笑盈盈的看著那些讀書的女孩。
她總算是原了一個教書育人的夢想,加上父親如今也是在太學(xué)里撰寫書籍,算得上是一種安享晚年了。
比起其他人,已經(jīng)算是非常幸福了。
“夫君,上次印刷出來的書籍都很好呢。
這樣一來,普及教育和上課就很簡單了?!?/p>
蔡文姬笑吟吟的說道,受教育,那是只有貴族階層才有的權(quán)力,要么也是富貴之家。
貧民是很少有這樣的機會接受教育的,如今依然是在選擇貧民,以及士兵的遺孀來進行培養(yǎng)。
軍隊里的士兵,戰(zhàn)死了之后,家里有小孩的,還能被挑選出來讀書,要么就是熬練身體,以后去當(dāng)兵。
但是也是需要讀書,至少需要知道一些基礎(chǔ)的文字和知識,有文化和沒有文化就在于能不能正常的溝通。
況且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普及普通話。
很多地方的方言帶著濃厚的口音,不是很好交流的,聽起來很費勁。
所以普及話術(shù),其實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朗朗上口的讀書聲,女童們清脆的嗓音,單單是在這里聽著就是一種很不錯的享受了。
陸明站在一間教室外,往里面看著。
那些女童要么是扎著羊角辮,要么是留著短發(fā),一個個的看起來都很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