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主持軍務,在收到了書信后,第一時間打開,“我部已拿下潼關,無守軍走漏。目前正向函谷關推進!”落筆是興霸,也就是甘寧。
徐庶起身在地圖上,使用鉛筆將潼關進行了標注。
同時開始發(fā)號施令,讓大軍開始出發(fā),向著并州出發(fā),經過安定郡,進入南匈奴的地盤。
這一仗,并不是為了單純的支援并州,而是擄掠更多的人口。
南匈奴是西漢時期匈奴被擊敗后,一分為二,臣服于漢室的一部分。
盡管是臣服,可是每當冬季活不下去的時候,都會襲擾邊境,是不穩(wěn)定的因素。
并州靠近冀州,中間被太行山給隔開了。
導致一邊變成雨水充沛、溫度適應的富饒之地,一邊則是變得了干旱貧瘠,溫度驟冷驟熱的貧瘠之地。
并州的環(huán)境很艱苦,不僅是環(huán)境、天氣,還有來自外族襲擾的問題,在東漢十三州里,并州人口都不過百萬,甚至是更少!
而這一次出發(fā),徐庶定下的戰(zhàn)略就是盡可能的擊潰遇到的匈奴部落,將他們收編,老幼都送到酒泉和武威等地方,充實人口。
那邊已經有了成熟的屯田機制以及工坊,就差人口了。
種樹,養(yǎng)殖,農耕,紡織,加工,修路,開采,都是需要大量的人口勞動力來完成。
而這一切都是為了一個目標,充實關中之地!
將涼州和三輔之地連成一線,變成一個富饒的大糧倉,背靠絲綢之路,形成商業(yè)流動。
同時還要吸收外來人口,積蓄兵馬、糧草,用以應對亂世。
并州雖然寒苦,但是也不是一無是處,只是開發(fā)成本比較高,所以真的要開發(fā),只能是選取地方,將人口集中起來安排。
這樣一來,就會導致其他地方地廣人稀,甚至根本就沒有人。
這倒不算什么,只是讓那些游牧民族無法劫掠了,人多力量大,才能形成有效防御。
只不過,讓人遷移,這種事情怎么樣都是有些勞民傷財的,就要一個鐵腕能力的人去執(zhí)行了。
陸明并沒有把目標和注意力過多的放在并州,要不要拿下還是一個問題,畢竟并州并非無主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