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一步走錯,也不知道為什么跟曹操的兒子勾搭到了一起。
哪怕是臭味相投便稱知己,這也沒有關系。
但是千不該萬不該的,要對官府下手,賑災的糧款都敢侵吞!
簡直就是找死!
要知道那可是包拯去現(xiàn)場看過的,并且當?shù)氐目h令也是學院派出去的,看到服災糧款被克扣,當場也不慣著,就找包拯去報告了。
本來糧食這種東西,要說路上吃掉了。
那也是很合理,只是這一次太多了,吃相太難看了,就別怪朝廷要審查了。
賬災的糧款都敢吃,那么下一步,是不是要吃軍前了?
包拯一出手,就注定是尸山血海了。
這個直臣眼里揉不得沙子,所以撞在他手上,可以說是死得不冤了,一點都不冤。
但凡是一個守法的官員,包拯也不會去對付。
為官那么久,從來不會在任何一個派系去站隊,他只效忠于陛下。
四年時間里,范蠡確實是做到了把江東和荊州的世家力量削弱到了最低,讓他們不再擁有土地,這樣就養(yǎng)不起私兵。
商業(yè)上可以提供他們物品去售賣,用各種手段去壓制。
而他們唯一的出路,那就是入學院,然后學有所成后出來任職。
異地為官,配有游俠一起上任,這是必然的。
少有的部分會回到本地任職,只是那樣必然會被重點關注,一點小事做不好,有可能就是前途渺茫。
至于世家大族不爽,那也只能不爽。
他們又沒有力量反抗皇權,軍隊、糧食、財務都在朝廷手里,民心所向,哪怕是世家大族過得再艱難,也比普通人好很多,所以只能提著鼻子認了。
攘外必先安內(nèi),安頓了流離失所的百姓,屯田開墾,疏通管道,按照分配種植經(jīng)濟作物,留有一口飯吃,又不至于讓他們生活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