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時期,司馬懿以出色的內政才華和遠見卓識,成為治理天下的先鋒。
相較于荀彧的早期貢獻和諸葛亮的短暫輝煌,司馬懿的內政智慧更具延續(xù)性和深遠意義。
他的大興屯田、興修水利和人才提拔成就,為曹魏的興盛立下了不朽的功勛,使得他成為三國時期第一內政奇才的當之無愧的人物。
這并非說諸葛亮就不行了,只是受限于人罷了。
如果關羽沒有丟失荊州,諸葛亮還能比司馬懿做的更好。
因此這兩個人是被重點培訓的,起個頭,帶著下一代的青年才俊繼續(xù)的為秦國添磚加瓦。
至于龐統,已經轉型了,成為了軍部的人物,不會去涉足仕途。
如今天下初定,秦國安穩(wěn),還有不少盜匪要解決。
而外部的環(huán)境更是復雜,羅馬只是打下了一部分,沒有完全征服,這些是留給太子去做的,也算是功績。
在內閣里,聽著大臣們議事,這里基本上就是下決定的時候。
如今大臣們也有派別,地方派系、清流、直臣、同鄉(xiāng)。
如果沒有報團取暖,那才是不正常。
陸明靠在椅子上假寐著,最近播種的太多了,所以需要緩緩。
不過一想到女兒們在自己的努力播種下,已經開花結果了。
這種成就感又讓他感到格外的刺激。
好吧。
這種事情還需要再接再厲才行。
今天的議題其實就是要不要把飛艇的一部分運用到地方上,飛艇可以搭載很多東西,跨越山川河流,形成了非常及時非常便利的一種運輸方式。
只是如今還不算成熟,有可能有墜落的風險。
保守派和激進派的博弈。
畢竟死了人,那可是要負責的。
能上飛艇的也不是阿貓阿狗。
每一次死人,其實都是一種損失。
倒是諸葛亮一再堅持,想要把一部分飛艇調集到揚州一帶,那邊多山川河流,要建設大橋和水庫確實是需要飛艇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