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詩,好詩!”一位給事中振奮出列,高呼道:“此詩簡直神來之筆,妙不可言,這才是我大奉該有的詩,而不是‘暗香浮動月黃昏’,或者‘滿船清夢壓星河’。
“臣熱血沸騰,懇請陛下傳令各州效仿,在各大衙門中立戒碑?!?/p>
這位給事中的奏請,得到了在場諸公的附和,不涉及利益之爭,不涉及黨爭,諸公們一下子變的輕快起來,勇于發(fā)言,發(fā)表各自的意見。
不過并非所有人都持贊同意見,也有人不愿意看著楊恭揚名,畢竟這位青州布政使是云鹿人。
但更多的人希望朝廷這么做,這樣一來,事跡傳來后,有利于朝廷在天下人心中的形象,非常加分。
這與讀書人喜好名聲是一個道理。
近些年來,從民間到士族,從百姓到鄉(xiāng)紳,罵聲不絕于耳。立戒碑之事,可以挽回些朝廷名聲。
王首輔跨步出列,“臣提議效仿青州布政使司?!?/p>
元景帝其實也是這個意思,他雖然修仙,雖然不理朝政,雖然斂財無度,但他覺得自己是個好皇帝。
“楊恭大儒之名非虛,此詩于朕在位期間誕生,必將名垂青史。朕不但要在各州衙門中立戒碑,朕還要親自拿去拓印?!痹暗坌Φ?。
“楊恭當年科舉及第,詩詞就是當屆翹楚。”王首輔也跟著笑了。
在場就魏淵懵了半天。
爾食爾碌,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這不是許七安當日在問心關中寫下的詩嗎。
怎么就成了楊恭的?
還是說,這本就是楊恭的詩,許七安是聽了他堂弟許新年的講述?
魏淵很快否定了這個猜測,論詩才,一百個楊恭都不及一個許七安。
此詩最近才出現(xiàn),巡撫隊伍一路南下,勢必路過青州。也就是說,許七安回到青州,這首詩又是從青州傳過來的。
想通之后,魏淵皺了皺眉,心生疑惑:“此詩是許七安所作,為何陛下方才忽略過去,是刻意的,還是青州布政使司故意沒寫許七安的名字?”
折子是青州布政使司傳回京城,這類折子通常是由衙門吏員代寫,畢竟布政使不可能事必躬親。。。。也就是可能存在吏員為了討好布政使,刻意忽略原作者。。。。到時候,只需要說是寫折子時的疏忽便能搪塞過去。
“事情一旦定下來,楊恭的名聲便會隨著此詩傳出去,到時候,即使楊恭事后解釋,消息能不能傳開是一個問題,效果有多大,還是一個問題。
“該是許七安的文名,誰都奪不了。。。。還是太高調(diào)了,年輕了些?!蔽簻Y心里嘆息一聲,出列,朗聲道:
“陛下容稟!”
。。。。。。。
ps:書評區(qū)有活動,一:投月票送起點幣。二,猜測一號身份的有獎書評活動。獎勵都挺豐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