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門內(nèi)外一片死寂,數(shù)百名官員宛如集體失聲,耳邊回蕩著這句諷刺意味極重的詩。
只有讀書人,才能真切的聽懂這句詩里夾帶的諷刺,是何其的尖銳。
讀書人不怕被罵,也不怕吵架,甚至有將吵架視作論道,沾沾自喜。地位低的,喜歡找地位高的吵架。
盛名已久的,喜歡找同級別的吵架,甚至喜歡找皇帝吵架。一旦皇帝氣急敗壞,他們還會指著皇帝說:他急了他急了。。。。。。。。。
給事中就是此中翹楚。
但,讀書人,尤其是身居高位的讀書人,他們害怕被三種東西罵。
一,史書。
二,文章。
三,詩詞。
因為此三者涉及到讀書人最在意的東西:名聲。
身前身后的名聲。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此乃誅心之言,沒有任何讀書人能忍受這句詩詞的嘲諷,太惡意了。
數(shù)百名京官,此時此刻,竟有種血氣沖到臉皮的感覺,真切的感受到了巨大的侮辱。
不僅是詩詞本身,還因為,還因為羞辱他們這群讀書人的,是一個粗鄙的武夫。
直到那個身負(fù)短披風(fēng)的挺拔身影越行越遠(yuǎn),才有一位官員顫抖著聲音說:
“狂徒,豎子,粗魯匹夫。。。。。。。。竟敢如此欺辱我等。諸位大人,是可忍孰不可忍,速速發(fā)兵斬了這狗賊?!?/p>
說話的是左都御史袁雄,一切謀劃落空,他心情陷入低谷,整個人猶如火藥桶,這個時候,許七安刻意等在午門踩一腳的行為,讓他氣的心肝劇痛。
袁雄覺得,許七安這句詩是在嘲諷自己,要把自己釘在恥辱柱上。
第二個暴走的是兵部侍郎秦元道,他狂怒的前沖幾步,厲聲喝道:
“侍衛(wèi),侍衛(wèi)何在,給我攔住那狗賊,羞辱朝堂諸公,大不敬。給本官攔住他??!”
可惜大內(nèi)侍衛(wèi)只聽從元景帝的命令,就連公主和皇子都無權(quán)調(diào)動。
孫尚書心情頗為復(fù)雜,憤怒是不可避免,但不知道為何,心里松了口氣,許七安沒有點名道姓。
他把大家都釘在恥辱柱上,均攤一下,大家受到的恥辱就不是那么尖銳了。
孫尚書覺得自己的心態(tài)有點問題,但又總結(jié)不出來,飽讀詩書的孫尚書沒看過魯樹人寫的書。
“魏公真是培養(yǎng)了一個得力下屬啊。”
王首輔嘴角抽搐,陰陽怪氣道。
就算是城府深不可測的王首輔也被氣到了,這句詩的殺傷力可見一斑。
眾官員氣急敗壞的看向魏淵,以眼神質(zhì)問他。